清晨读王国维《人间词话》。开篇第一句话便是“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在王国维看来,境界是词最核心的灵魂,有了境界,自然能成就高格,写出流传千古的名句。
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怎么理解呢?
在文段六中,这样的句子让我眼前一亮:“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说“境”不单指景物,喜怒哀乐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写出真实的事物、真实的感情,才能称为有境界。
联想到今天我们写的文章,也是同理。或有款款真情,或有深邃的思想,一篇文章似乎才有了魂灵与神韵。
有时候,一个字,一句话就能带动全篇。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闹”与“弄”二字,绝妙至极。“闹”字仿佛让人看到花儿你挤我碰的热闹场景,仿佛让人听到花儿的嬉笑。这一个字会让人浮想联翩,一副春天的盛景徐徐展现。花的心情人的心情交相辉映。“弄”和“闹”同理,“弄“字让人仿佛看到调皮的花儿在月下与自己的影儿逗乐,动中悠然的静谧。难怪王国维说,这二字让境界全出。
忽然想到这几天读到诗人杨万里写的关于夏天的几首诗,也非常有意思。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小池》,看上去明白如话,其实,细细体会,诗中描写的景象却也意境悠长。
“惜”“爱”“才”“早”,泉眼如此珍爱这细细的流水,树阴如此爱恋这温柔的风,小荷刚露出尖尖角,蜻蜓就来陪伴。
这景中之情,让画面流动着款款深情。如果,孩子们在读诗时,不能体会到这种情意,对这首诗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
杨万里的《夏夜追凉》,也非常喜欢。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林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首先题目“追凉”就吸引了我。肯定非常热诗人才会去追凉。那诗人巧妙地另辟蹊径来写夏季的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诗人去竹林中追凉了,茂密的竹林,啾啾虫鸣此起彼伏,阵阵凉意袭来。可诗人说,这凉意不是来自风。
不是风,是什么呢?诗人让读者不得不去思考呢!读者会联系前句,联系生活经验,去思索,体会,然后会悟出: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
尾句“时有微凉不是风”,实在令人大爱。这一转折,让整首诗意境全出。看似平平常常的文字,一下令人回味悠长。
以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写过关于夏天热的文字,多是直接描写,而诗人很巧妙地用“凉”来写热,拓开了思维。
由此再回到王国维的“意境”之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如今,我们写诗写文,也当留意文之意境。不必矫揉造作,有时候,用心写下的文字,神韵自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