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两天关于佛教的文章,换换内容和风格,关心下时事。
我这个“拖地大叔有话说”系列,现在是想往内容丰富多样来写的。会包含佛教、哲学、时事、股票、音乐、娱乐、八卦、游戏,书评、影评、旅游,数理以及文学故事等等。当然,有的方面肯定是涉猎较浅的,但也不排除有的方面是我花费过不少时间和精力钻研的。
比如佛学方面和股票方面。
内容虽多,其实也就是拖地大叔个人的一个随想吧。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原创。原创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
我的爱好之一就是思考。当然有的思考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的就比较有逻辑些。
我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不过不是为了向大禹致敬,而是思考让我错过了家门。
后来我思考的方向是怎么让自己少思考一些,目前有点成效。
有句话叫,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这点上,我希望上帝笑口常开。
好了,言归正传。
本来,今天是想写一个爱情故事的,但突然看到这么个新闻——抚顺开设女德班,宣扬“夫是天,妇是地,婚姻四项基本原则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并且打着这是传统文化的旗号(现在已被叫停)。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叫丁璇大师的也是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说着热昏胡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的嫁妆就是贞操等等”。
这些话,治好了我的苦大仇深脸,发达了我的笑肌。就像有时候历史比戏剧更具有戏剧性。现实有时也比魔幻更荒诞。
因为一个明显的逻辑就是:如果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话,那么丁女士在台上这口若悬河的讲话,算不算是口才,答是,那么丁女士具有了才就没有了德,自己打脸;答不是,那就是睁眼说瞎话,也是没了德。
就更不用说男讲师去讲女德这样的事情了。
事实出现了,原因是什么?
拖地大叔认为至少两方面: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定义不清晰,一些封建糟粕借势沉渣泛起,另一方面想得有点远,是教育,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把人们都变成了只会接受,不去思考的木偶人。
传统文化中无疑是有精华的,但绝不是这些已经过时了的精神奴役的话语。而是那些古代人不断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因为有些东西,就像加法,三加三在古代等于六,在现代依然等于六。就比如,《易经》开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应像太阳东升西落不知疲倦一样,不断完善自身,强大自身。而不是一些“夫为天,妇为地,女人就应在家里做家务”式的道德绑架。
要想改变的话,除了自上而下的监管外,那就要求这些女性多关注时事,看看世界各地都发生了些什么,拓展眼界,见多就会识广。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要经济独立,在当今社会,如果经济不能独立,在家庭关系中,还是难免会没有发言权的。
至于那些打着传统文化这面大旗的赚钱机构,还是要好好甄别一番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