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
泡沫
正视经济泡沫
过度波动
- 股票市场的变动无法用股利或预期股利的折现现金流量研究来加以解释
- 价格波动性太大,难以通过基础面的变动来加以解释
- 在某些长期范围内,价格可能来自于基本面价值
历史上的泡沫
- 荷兰郁金香狂热
- 英国南海
- 日本房地产
- 美国互联网
- 全球房地产
- 摩天大楼魔咒 -> 最高楼封顶之时,正是泡沫破裂之时
泡沫形成机制
泡沫形成的必要条件
- 极度宽松的流动性
- 新 技术/产品/地区/概念/商业模式
- 缺乏经验的投资者
- 政府的支持
- 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更迭
一项研究:人的亲身经历影响投资行为
- 样本:美国大萧条时代出生的人群
- 发现:美国大萧条时代出生的人群,比其他投资者更不愿意冒风险
- 结论:人的亲身经历对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的影响远超预期
非理性繁荣:资产价格持续上涨
- 资产价格脱离决定其价值的基本面因素
- 由市场参与主体的主观判断决定的持续上涨现象
- 意味着市场的运行超出了正常的规律,由人类的心态推动
总的来说,投资者过度的一致预期,导致了泡沫
-
如一致预期政府会保房价,催生了房地产泡沫。
-
国人习惯,有问题找政府,P2P爆雷
-
《刚性泡沫》 -- 朱宁
代表性偏差与框架效应
代表性偏差
人类的思考模式
- 快思考 - 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因此存在很多缺陷,容易导致决策偏见
- 慢思考 - 需要主动控制、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
- 《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
- 很多时候人类不是科学地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而是更多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像什么,像什么东西的代表
- 人类往往忽略基本面信息,长期的信息,和基于大概率的信息,而过分关注鲜明信息,近期的信息和主观性的信息
- 人类的思维有强烈的惯性
快思考的例子
- 体育运动中的“热手”效应
- 赌场中的“赌徒效应”
- 抛硬币实验:连续出现十次正面,在下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还是50%
超额收益可否重复?
例子:同一只基金的业绩难以常年保持在前列
不应该仅仅以历史业绩来评价一直基金,同时应该参考下面的四点:
- 风险 - 大盘股、小盘股
- 风格 - 板块轮动
- 技巧 -
- 运气 - “所谓的连年跑赢大市,主要是日历导致的现象。如果每年年底在十一月终止的话,我们早就没有连续跑赢大市的业绩了。归根到底,我们非常幸运,可能不是百分之百幸运,但大概百分之九十五归于幸运。”
代表性偏差在金融市场的体现
- 资产泡沫
- 投资者追涨杀跌
- 基金选择中的历史业绩
- (体育)赌博中的趋势效应
框架效应
- 人不是一个效用最大化的无情机器
- 人也不是完全利己的,有的时候也会利他,因为每个人思考的框架不同
- 谈判中,双方的思维不可能完全在一个框架之下,所以需要换位思考
框架和思维账目
- 决策者倾向于将不同类型的投机加以区分成不同的账目,然后对于每一条的账目应用预期理论决策法则,而忽视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
- 人的思维有时倾向于将获益和损失分别分离开来。 - 趋利避害,同时对风险的厌恶更高,如股票套牢不肯割肉。
- 人的思维这样处理信息,以使得结果更容易接受。
恐惧心理压倒理性思维框架
- 恐惧是最难克服的心理偏差
- 恐惧心理会压倒理性思维框架
- 人难以控制对于损失或负面结果规避的情绪
- 人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恐惧
- 人的投资决策不是简单的数字加总最优化的结果,而是取决于特定的环境(框架),如他人的投资行为、资本市场趋势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