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就是多读书吗?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学习”这个课题,给予了如下解答。
01)不可闭门造车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冥思苦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多去学习。”
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便天赋很高,头脑灵活,如果只是闭门造车,终究会被困在自己的思维牢笼里。
像一只玻璃窗户后面的苍蝇一样,前途一片光明,左冲右突,就是找不到出路。
因为人的思想都是有边界,或者说有盲点的。
当个人的思想难以自我突破时,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就可以开拓眼界,走出自我的牢笼。
随着不断学习,也会发现自己不懂的还有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人要不断地学习。
否则,“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遇到困难而不知道学习,就不会有什么进步了。
02)多听闻多见识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知之,知之次也。”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去学习实践; 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就是对学问进行广博的涉猎,不设限,不先入为主。
学习了之后,不是一味地囤积在大脑中,还要有分辨能力,通过反思明辨,提高个人的修养。
其次,多多见识。在经验中去体会,不论好与坏,都记在心里,以便于今后的应用。
做到了这些,虽然比不上生而知之者,也是学而知之了。
03)学习还要多实践。
要“学而时习之。”不断地在实践中去验证所学的知识。
不然的话: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把《诗经》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能处理明白;让他当外交使节,也不能应对自如;读书再多,有什么用呢?”
能够学以致用,不要做知识的囤积者。
孔子就是儒家的理论的践行者。
他周游列国,多次尝试从政,未果后,回家乡著书、教学,将毕生的思想精华传播出去。
从政,是实践;著书教学,也是实践。
04)在实践时能够权变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孔子把权变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权变?
权就是秤砣。权变,像秤一样灵活移动,以保持平衡。
世事千变万化,应对方法也随势而变,唯独内心坚守的原则不变。
怎样权变,就是能力问题了。
例如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转而帮助齐桓公,最终能够一匡天下,九合诸侯。
管仲用自己的智慧,稳定了当时混乱的社会局势,也让百姓尽可能免于战乱。
这是一种权变作为。
孔子说“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没有什么一定能做,也没有什么一定不做,以合适为标准。
这可以看成是权变的原则了。
总结: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读书,只是这场旅途的开始。
在书中学,在见闻中学,在实践里学,最终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人的一生,都走在学习实践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