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她非常有正义感,对很多社会问题都敢于直言,我很敬佩她。只是有时,她对一些问题的批判难免会受到其自身见识的局限性而有失偏颇,变成了无谓抱怨或偏执。
比如她昨天对“凹”这个字的读音之一“wa”就非常不满,认为这个音纯粹是迁就贾平凹一人而增加的,这是不对的,减损了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这种事就像破坏了度量衡标准一样不可原谅。
我当时听完并不赞同她的观点,同时也对她的固执己见感到烦燥和厌倦,但是我克制了自己没有与她发生争辩,因为她真的很难被说服。
只是这件事发生之后,心中总是有些不快。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觉得自己的心量应该更加拓宽一些。她固然是因为一种社会现象不符合她的认知而偏执,我又何尝不是因为她的观点不符合我的看法而烦恼呢?这其实并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每个人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看待世界。她表达自我的行为并没有错,那么她的观点为什么一定要和我的观点相同呢?我的观点又何必要与她的观点一致呢?如果我要她必须跟我一样,或者她要我必须跟她一样,那么我们才都是有错的。
对别人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放松和救赎。
我们可以行万里路、读万本书、识万种人,就会发现世界的多元多样性,理解别人和接受别人是我们的基本修行,当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世界,了解别人,就能不断拓宽自己的心量,从而戒除了因计较、控制、偏执、无知而产生的坏情绪。
飞白
2020.7.22 于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