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仿写汪增祺《八千岁》中的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某一种浓烈的情感。“前头”没有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看。进了隔开前后的屏门,一边是拴骡子的牲口槽,一边是一副巨大的石碾子。碾坊没有窗户,光线很暗,他欢喜这种暗暗的光。一近牲口槽,就闻到一股骡子粪的味道,他喜欢这种味道。他喜欢看碾米师傅把大黑子或二黑子牵出来。骡子上碾之前照例要撒一泡很长的尿,他喜欢看它撒尿。骡子上了套,石碾子就呼呼地转起来,他喜欢看碾子转,喜欢这种不紧不慢的呼呼的声音。 ——汪曾祺《八千岁》
等到空闲时候,她就喜欢在书房呆着。推开书房的木门,一边是整面的书柜,一边是一张老式书桌。迎面的窗户洒进缕缕阳光,她欢喜这种温暖的感觉。走近书桌,就闻到淡淡的墨水香,她喜欢这种味道。她喜欢看新鲜的书随着翻阅一页一页泛黄变旧,沉甸甸的蓬松着,有着知识的厚重感。拿上一本书,舒适的半躺着,细细看起来。安静的室内,不时从外面传来几声鸟叫,或是鸟儿“嗒嗒”的啄窗户的声音,伴着“哗哗”的书页声,让她的心沉静下来,她喜欢这种恬淡自在的声音。
2.摘出张爱玲的小短篇《琉璃瓦》中的五个比喻句,再挑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仿写两句。
西方人对于大眼睛,长睫毛的崇拜传入中土,姚太太便用忠实流利的译笔照样给翻制了一下,毫不走样。
三朝回门,卑卑褪下了青狐大衣,里面穿着泥金缎短袖旗袍。人像金瓶里的一朵栀子花。
霜浓月薄的银蓝的夜里,惟有一两家店铺点着强烈的电灯,晶亮的玻璃窗里品字式堆着一堆一堆黄肥皂,像童话里金砖砌成的堡垒。
他站起身来,一只手抱着温暖的茶壶,一只手按在口面,悠悠地抚摸着,像农人抱着鸡似的。
她穿着乳白冰纹绉的单袍子,粘在身上,像牛奶的薄膜,肩上也染了一点胭脂晕。
比喻仿写:
例句:霜浓月薄的银蓝的夜里,惟有一两家店铺点着强烈的电灯,晶亮的玻璃窗里品字式堆着一堆一堆黄肥皂,像童话里金砖砌成的堡垒。
1.霜浓月薄的夜里,却四处灯火通明,人们欢笑着、唱着跳着迎接新年的到来,那一闪一闪的亮晶晶的街灯,像是婴儿充满期盼的眼睛。
2.嗷嗷烈日像是要把一切都蒸化了一般,正是中午,校园里只有零星几人,唯有那一排排只冒着葱绿树顶的竹竿似的小树,像青嫩的小男孩倔强的与炎热对抗着。
有这个作业,我才发现平时根本就没有仔细观察过什么,更别说用同感来感受事物了。等到动笔才发现满脑子有的都还是小学初中积累的、所谓的陈词滥调的比喻,还有各种网络用语。长这么大到底都学了些什么,狗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