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的价值说到学识的埋没
文/南湖居士
说到兴趣,本应不分好坏优劣的,但究竟是我太肤浅了,直到大学毕业之后,方才发现自己在兴趣的培养,不对,准确的说是兴趣的选择上,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我有的同学,他们的简历,那叫做一个漂亮,满满的都是参赛获奖记录,反观本人,可写的内容却很少。优干、三好或标兵之类,并非人人都有,在此暂且不议,而唱歌、舞蹈、乐器演奏的名次,却已然为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笔,不得不令我瞠目结舌。
实话实说,笔者无才无艺,更谈不上心灵手巧,天南地北的胡扯一通倒是可以,然而登不上大雅之堂。兴趣不多,平时看看电影,灵感来了便写首诗,作篇文章打发闲暇,离上台面都差得很远,比起别人能够赢得荣誉的看家本领,自然是相形见绌了。后来的一段日子里,想来想去,现在面临的尴尬,与当初没有参加什么兴趣班或是培训班,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我也并不后悔,最主要的,是因为我拥有一个还算开心的童年,也有课余时间去思考深层次的事情。对于个人而言,想的明白,我把它看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次,是不喜欢。在我的印象里,那些有用的主流课程,名义上是兴趣班,实际上称为才艺班更加合适,偏偏我对这样的东西提不起劲。至于我所喜爱的,兴趣班里又没有开设。影视鉴赏,大抵是一无是处的,再看诗歌艺术,价值似乎也不大,所以不会找到老师教。好不容易有门写作课的兴趣班,性质却和奥英奥数无异,都是教辅班之流,教的是应试作文的技巧,暗熟于心的套路再炒一遍旧饭,也是无聊至极。倘使把真实想法抖出来,一样的反骨肯定是找骂,何必花钱自讨没趣?索性,从此与时下流行的素质教育绝缘了。
但是,兴趣的的确确让我吃了亏,反正别人的能够拿来表演,我拥有的几个,却捞不着半点好处。这便是兴趣的价值,是不是真的感兴趣已然不重要,关键的是要给未来铺平道路,才尝得到甜头。换而言之,在实用主义至上的世道里,就连人们的兴趣爱好也是带有目的性的。听着好像非常残酷,又是无可否认的大现实。如若不然,一位国学大师,也不至于沦落到流浪汉的境地。无论当下如何走红,火遍整个网络,二十余年衣衫褴褛的拾荒生涯,注定是一个悲剧。返璞归真的坚守,换来跟社会脱节的下场,怎么看都不是值得拍手称快的好事吧。
中国一度生产所谓的高分低能儿,我以为,流浪的大师,应属于其列。可是,从新近揭露的材料上来看,此人当是文学水平很高的前辈,有了造诣,低能又有何妨?不是照样有人前呼后拥地追捧么?低能,不是真正的低能,而是才华不为人所接受,学识被埋没于沙漠里最不起眼的角落。纵使学富五车,纵使满腹经纶,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工作单位只会当作垃圾处理。引用一句网上时髦的话——别太耿直,认真就输了。说的是人必须学会妥协,能挣钱的行当一定是主业,否则,荒废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营生,那是不务正业的典型表现,当然会惨遭淘汰。
诚然,学识丰富的大师,最终变成了以捡垃圾为职业的精神病,到底是没有适应物欲横流的金钱时代。而我想说的是,被狠狠抛弃的,可远远不止流浪的沈大师一人。上个世纪,拍出《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执导团队,如今早就无剧可接了。试想一下,读了原著,查完资料,又研究人物背景,还要全国各地考查风土人情,一般折腾下来,从筹备到杀青,得花上好几年的功夫。而今眼下,若是不按快餐式进行,赔了银子,制片商绝不答应,怕是剧组的演员,也等的不耐烦了。创作脍炙人口的经典算啥?没有盈利的技能,观众的认可也是白搭,免不了受人为难的囧境。
这是商业化的崛起,完成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产生了许多遗憾。我特别声明一个观点,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物质生活,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仍有一点小小的愿景:不要把货真价实的文艺赶尽杀绝,让给特殊学识足以生存的一席之地。到了埋没的缘故而快到灭绝的时候,万望高举的屠刀手下留情。有些其貌不扬的事物,虽然不能带来直接的利润,但是包含了岁月磨灭不了的巨大价值。这固然又是以后的话题,那时我们都作古了,管不得太多。活着唯一能够关心的是,假如不能给每个人展示自我的舞台,尊重人才便等同于放屁了。届时,我们又该为另一个流浪大师的悲剧痛哭流涕了罢。
2019.3.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