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可以分享你的读书故事吗?”,给了我信心,让我用学的137心法做了一个回顾,可以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自主阅读了,到目前为止有22年了。
我相信我的分享,一定会带给你灵感,也会带给你思考,期待你也来分享你的读书故事。
那我的分享就开始了,按时间顺序,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以后,我与读书可以说是从初识到热恋,到与读者对话,找到终身的梦想,达到认知的飞跃。
我跟读书的恋爱不是很连续,但却是每一步读过的书都算数,他都给了我不同的收获,让我实践于生活中。
首先是小学五年级,我遇到的第一本课外书是《新农民》,一种A4,纸一半大小的连载杂志,大概是每个星期出一本,一个月4本这样[记忆有点模糊],我只读中间情感版块的两篇文章,属于是散文,就是很美的那种,然后我会把它偷偷的剪下来,贴到自己的一个本子上,然后画一些画,写一些自己的想法。从那个时候开始也自己会写一些日记,想想都很美好,但是这些记忆随着各种的搬迁,已经遗失了。
中学的时候,我与书的故事很少了,只有课本里的古诗词,反反复复的背诵,同时我也接触到了音乐,我不喜欢听歌,却偏爱抄歌词,那时的歌词都很美。
高中的时候,我从农村到了城市上学,接触的同学多了,他们大部分是城市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书,我在这个时期接触的第一本书是《茶花女》,同座借我的。
我自己读了好多遍,可以说当时没读懂,内容也不记得了,但是她对我的影响就是始终存在的,就跟人吃饭一样,可能你不记得吃什么,但是你每次吃的每一顿饭,成长了你的身体,读书就是成长了你的认知,潜移默化。
高中读的基本都是小说,全部都是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因为我对书的爱惜和归还的时间比较快,大家愿意借给我。
从这时,我开始在心里有了想治愈妈妈病的想法,想学心理学,在内心对自己下了约定。
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不停的去图书馆,去看同一个作者不同的书,包括卡内基《人性的弱点》,读了自己想当演讲家[有点异想天开],还有《达芬奇密码》,这本书的作者丹.布朗写的所有书籍,记住了里边的威伯纳奇数列,还有很多心理方面的书籍。
甚至大学的一个假期,在我表哥家读了一些哲学家的书籍,其中有尼采、马斯洛,人的基本需求就是衣食住行,还有一些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是一个系列。
刚开始工作,大概是2009年,开始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电子书,看了很多,有一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推荐了给了闺蜜被记录了下来,其他的已经都不记得名字了。
期间有一个空档期,没有去读书,后期在一个朋友家看到他家的藏书,又开始读。
单位换同事,跟同事读了一些孩子教育方面的书。
2016年开始考证,一建通信专业,这次读了大量的通信书籍,这时才知道主题阅读。
虽然证没考下来,但是我对这个主题阅读有了很大的需求。
遇到思涵读书会,读了她们的必读书单,可惜没有了记录,只记得《小狗钱钱》、《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等等。
遇到易效能的梅伟平教练,学习了时间管理,读了叶老师推荐的所有书籍,同时跟了水滴共读,从38期跟到69期。
我非常感恩遇见梅伟平教练,他是一个很大爱付出的人,让我知道了,读书还可以在网上记录,同时是一种押金模式的,规则就是每七天共读一本书,需要每天打卡收获感悟,同时还要有一个语音的输出,我很用心的把每一期的书都尽量控制在七天内去读完啊,刚才去翻了一下记录,确认跟了32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43385/68f786fecfd9ce13.jpg)
从这个共读的大群,然后有一个另一个大爱的人出现了,然后又组建了一个共读小群,在这个共读就是是分享的是一天读一本书,然后他那个共读是属于是30分钟共读一本书,这个共读的就是想法很佛系的,就是说你拿到一本书的话,你先去翻两遍,肯定是带着目的。去翻的过程中就是爱上的过程,用一张A4纸做记录。
可以说,我对于读书是没有免疫的,只要拿到书就想把它读完。我对书的求知欲很高,这让我通过读书,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读书让我有了魔力,它让我在过了35岁找工作,还能赢得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