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父母,我们会想怎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好让他以后能健康快乐、自信独立生活。养育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教导?《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是一本教育孩子的书,很实用,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就能教会孩子如何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作者是默娜.B.舒尔和特里萨.弗伊.迪吉若尼莫。舒尔博士是美国心理学教授,她设计的“我能解决问题”计划,荣获了四项国家级大奖。弗伊参与创作了十几部养育孩子方面著作,是大学副教授,也是三个孩子母亲。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书中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社会能力,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01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思考
当到了睡觉时间,孩子还在那里玩耍或看电视,你该怎么说?
估计父母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应对,命令,威胁,警告,或打一顿,冷却处理等等。孩子也会在各个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各异,有些可能会反抗或哭闹。
作者提出这些方法不管用的原因是大人在替孩子思考。父母直接告知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把自己思考的结果灌输给了孩子。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具备思考能力,也喜欢思考,并愿意按照自己思考的结果行事。
作者指出,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思考,从而让他们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么做。她把这套技巧命名为:ICPS,即“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但因为这个名词太过学术化,后被家长们简化为——我能解决问题(I can problem solve),都是ICPS。
想想作为父母的我们,生活中经常会低估孩子思考能力,然后只从自己角度去给孩子安排怎么做事,如果能懂得引导孩子思考,很多矛盾可以简单化解。
“我能解决问题”法是一种既不用大费周章,又可以不伤和气的对话技巧,重点是由父母引导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这样既照顾孩子的情绪,又让他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然后鼓励孩子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这套技巧需要父母先学会使用,然后通过游戏、字词运用的方式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让他慢慢地养成这种思考模式。
“我能解决问题”法第一步,需要借助很多字词,便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参与。作者指出了六对字词:是/不,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相同/不同。这些字词可以和游戏玩耍联系起来使用,孩子在解决矛盾时使用的可能性会更大。
书中举例说:亚历克斯妈妈和亚历克斯玩游戏时说:“亚历克斯是男孩子,而不是一只气球。”去食品选购果汁时,妈妈尝试加上“和/或者”,让他两者间做选择。孩子表示两个都要,妈妈就用“是/不”询问:“你是想要葡萄柚汁,还是不想要葡萄柚汁?”孩子冷静下来,看着盒子就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字词,来给孩子解释或选择,让他产生思考,从而理解对方,又化解自己情绪,鼓励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02理解他人感受,不做讨人厌的自私鬼
“我能解决问题”第二步:帮助孩子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
家中有两个孩子,因为小事闹矛盾,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思考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并用这种理解来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可以用几种方法去培养孩子学会思考他人的感受。
1,通过看图游戏让孩子理解图片中的人物的感觉。
陪孩子看图片或动画片时候,可以经常问孩子,图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觉?动画片中的人心情如何?
这点太好了,孩子放假了,晚上让我陪他看一集动画片,我答应了,又不能不做,但是我又没用心陪他看。原来看动画片,多个思考,也可以多让孩子体会人物的感觉。说不定也能提高理解能力呢!
2.理解他人的感受。
生活中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让孩子能够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
3,讨论感受。
和孩子讨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评判孩子的感受。我们除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的方式来判断别人感受,还能用问的方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互动表达感受,让他对自己或别人观点更敏感。
作者指出,这套“我能解决问题”法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它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运用。不管是给孩子讲故事还是日常购物,都可以把游戏场景加上去。
在进入实际进入实际解决问题阶段之前,作者建议把几组更高级的字词概念介绍给孩子,以便于孩子更妥善地处理问题。这组字词是: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如果/那么,可能/或许,为什么/因为,公平/不公平。
比如你在和别人聊天时,孩子却不时地插话。可以说:我能同时跟你和朋友说话吗?这个时候我有什么感觉?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让他意识到时间不合适,然后引导他想一件不同的事去做。
如果管教的唯一目的是控制孩子的行为,那这种管教会让孩子感到无助,继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对于“我能解决问题”法来说,管教意味着帮助孩子思考合适的行为方式,让孩子有一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岂不两全其美?
当然,孩子理解他人感受重要,父母也要懂得孩子的感受。
约翰.戈德曼在书中说:如果父母不能读懂孩子的情绪,不能接纳和包容孩子,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够圆满,那孩子很容易因为自我尊重感缺失而变得不安,做出极端行为的危险概率也会变大。
我们有些父母性格急躁,不懂得孩子感受,孩子不听话就威胁、打骂,这样容易让孩子内心不安,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融洽。所以,父母也要思考自己的言行哦。
让孩子理解他人感受,才能让他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恰当的,而不是非打即骂,让孩子以为父母并不爱自己。
03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我能解决问题”第三步: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作者建议,可以以一个假设的环境来进行游戏,因为以这种方式提出的想法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威胁,比如可以用玩偶、图画及角色扮演等方式与孩子互动。一般有六个步骤:
1、家长或者孩子提出问题;
2、告诉孩子,要想出很多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把想出的主意都写下来;
4、问孩子第一个解决办法,如果这个办法与问题相关,就给予肯定的回应,并鼓励他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问孩子另一个解决办法,以此类推;
6、如果孩子想不出办法,提醒他说什么或做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个游戏的进行过程中,父母不要因为办法不切实际或者不积极就去打断孩子的思考,而是不管对错都先写下来。鼓励他们多想办法是实施这步的关键所在。
运用“我能解决问题”法,减少孩子的抱怨,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能独立思考,寻找解决办法。
04考虑后果
“我能解决问题”法的最后一步:考虑后果。
针对提出的这些办法,考虑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如果对会给别人带来不好影响,那就是不可行的。
作者指出,“考虑后果”包括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和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可以借用“之前/之后”、“如果/可能”这两组字词来帮助孩子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
用“之前/之后”,可以去梳理事情的前因后果,而“如果/可能”,可以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比如:“如果你整夜不睡觉,可能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刷牙,可能会发生什么?”
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会要复杂一些,作者提出六个步骤:
1,父母或孩子提出问题。
2,像往常一样引导孩子提出多种解决办法。
3,遇到有助于询问出后果的解决办法时停下来,通常出现打、抢这些不良行为时,探究后果。
4,要求孩子回答可能发生的多种结果,并列在纸的右边。
5,把每个解决办法和对应结果间划一条线。
这个方法可以增进沟通交流,让孩子可以变得温和,用平静的方式处理问题。
总结,一套完整的“我能解决问题”法的四个步骤:首先是明确问题所在,其次是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接着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是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教育孩子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孩子在不停地长大,除了饮食住行等物质条件的满足外,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沟通和交流。这本书让我觉得父母要通过学习思考来引导孩子,更好帮助孩子好好成长。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实用的课程,让我们可以学习运用在生活中,轻松化解矛盾。
让孩子去学会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父母和孩子都会变得很轻松。记住,是孩子必须要解决问题,父母只应该提问。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ICPS教给孩子一种能帮助他们处理一般人际问题的思考方式。学习通过对话、游戏和一些字词运用方式,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寻找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能理解别人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