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出生时,孩子像是一团软绵绵的、会动的肉,他那么小,那么弱,完完全全的依赖着你,吃喝拉撒睡都需要你细心的照料,他不会说话,也无法跟你互动,却在你的照顾下,在吃吃睡睡中,一天一个样的变化......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会望着你笑了,他能发出简单的单音了,他会翻身了,他能坐起来了,他会爬了,他会走路了,他能听懂你说的话了,他会说话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了,他有小脾气了......
你感叹着造物主的神奇,他是怎么从一团无意识的肉变成有意识的?他是怎么听懂你说的话的?他是怎么学会开口说话的?他怎么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的?这一切都太神奇!
你是在爱孩子,还是毁孩子?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忘了造物主的神奇,渐渐对他有了更多的要求,迫不及待的带着他去学习这个人类社会的法则,学习与人交往的原则,学习学校中的规矩......前方似乎永远有无穷无尽的东西等着他去学习。
我们总希望他能够学更多,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各种道理传送给他,希望他可以不用再走我们走过的弯路,摔我们摔过的坑。
你是在爱孩子,还是毁孩子?可后来却惊恐的发现,在我们焦虑急切的安排中,孩子就像“拔苗助长”中被拔高的禾苗一样,渐渐变得恹恹的,好像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失去了与生俱来的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致,只是忙于应付功课和我们这些急于求成的家长,在逃避额外的“学习”安排上发挥着自己的创造力。
即使是满汉全席,如果是被硬塞进嘴里的,谁也不会觉得美味。
你是在爱孩子,还是毁孩子?⑵
还记得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每天晚上我都会给他读睡前故事(读的时候我会用手指指引我读的一行行字),那时我并没有安排他学任何东西,但有一天我在打字时,他逐字念出了我输入的内容,这才惊奇的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识字了。不多久,他就能自己拿着图书绘声绘色的给我读故事了。
你是在爱孩子,还是毁孩子?我喜欢听英文歌,他便饶有兴趣地跟着我一起听,遇上他喜欢的歌曲,就会成天的把那首歌反复听,有时我和他外婆都因听太多遍而觉得腻味了,他却依然兴致勃勃的反复播放。然后有一天,他就能跟着歌曲一起唱,节奏、音准,各种吞音、略音、咬舌头,甚至是rap,简直跟原唱一模一样,唱英文歌的水平立马甩我十条街,把我跟外婆听得瞠目结舌。
你是在爱孩子,还是毁孩子?因为睡前故事,他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识字以后我便开始慢慢给他买各种书籍,他便开始自己阅读。书籍越来越多,装了满满一书架。在阅读一段时间以后,和他聊天时常会从他的嘴里蹦出一些非常高级的词语,且与当时的情境非常契合,常常令我十分惊讶。
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才会主动花时间和精力去做。
⑶
看到孩子这么聪明,我们喜不自胜,开始了我们兴奋又盲目的“培养大计”。觉得这个他也需要学,那个也需要学:英语、练字、画画、打球......要学的东西永远学不完。没完没了的功课,没完没了的安排,曾经引起他兴趣的所有好玩的事情都变成了有目的的学习任务,他开始失去兴趣并且产生了抵触情绪。
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不再反复听英文歌,读书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积累任务,手机和游戏成了他的最爱,但只要是说到“学习”的事儿,他听了就会皱眉头。
回头想想,所有我们安排他学的,到现在其实没有一件学得很好,如打球、写字、画画;而且现在能做好的,都是他曾经有兴趣的时候,自己主动去学而打下基础的东西,如英语。是我们自以为是的安排,破坏了他的兴趣。
你是在爱孩子,还是毁孩子?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我们做错了。
背单词、磨口语,听难度比较大的听力内容,读生字过多的英语文章。要求他复述看过的故事书的内容,因为他看过不少书,而作文却写得不怎么好而批评他。做不完的学习任务、过高的学习要求令他觉得恐惧,太难的内容使他觉得沮丧,不做就不会错,孩子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反正你觉得我看了也是白看,那就不看了吧。”
“反正做完作业以后你们还会给我安排那么多别的学习内容,那么我就慢慢写,我一直拖到睡觉的时间,就可以不用再学别的了吧。”
孩子其实总能发现这个世界的有趣之处,而大人却总是很擅长把有趣的事变得无聊。
What done is done. 时间不能倒流,后悔无益。
⑸
从现状出发,我们能做什么?
扔掉所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慢慢陪着孩子找回学习的乐趣(是做一件事情本身的乐趣,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学习的本质是对未知的探索和发现,It should be fun.
塑造一个人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在他做对时肯定他。赞许他的努力,他积极、正面的态度,会激发他想要做得更好的动力。
做错了?做得的不完美?没有关系,我们重新再来。我不是完美的妈妈,你不需要做完美的小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好不好?
你是在爱孩子,还是毁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