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孩子不想学习了,不上学了,然后说上职高考多少分都可以上,天天打游戏,自暴自弃。家里人谁劝说都不行,没办法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看似一个堕落的孩子,他内心的苦和痛,谁又能看得到呢?只有能真正的懂得和怜惜他呢?哪怕是他至亲至爱的亲人。
家长可能也会在心里着急和感叹: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怎么就不知道用心呢?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怎么就不知道父母的难处?怎么就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呢?之前学习那么优秀,那么努力上进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呢?都是因为手机、都是因为玩游戏!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德雷克斯说过,行为不当的孩子源自于他丧失了信心。当孩子在学习当中受了挫折,当他想努力迎头赶上,但是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那么在他的内心会有一个概念:我再怎么努力也就这样了,所以说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让他慢慢的放弃努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手机中的游戏是让他情绪得以释放,焦虑得以缓解的一个地方,并且在游戏升级的过程中也会有有一些的成就感,会让他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可能我们要需要从两方面去着手,一方面推动他的成就感和希望感。另外一方面找到他的社会支持系统,扰动家庭的改变。
也就是说他之前有学的好的时候,也有学的好的科目,那这些都是怎么做到的?在他投入到游戏当中,并没有很好的学习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他还能够跟得上课程?是什么能让他能支撑到现在?……
他说他曾经努力过,他都是怎么准备的,怎么努力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容易的地方是什么?难得的地方又是什么?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哪些优点、优势?那如果再让现状有一点点好转,他可能需要去做点什么眼下能做的?
如果说他通过努力达到了自己的期待的成绩,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会跟现在有什么不同?他的感受会是什么?他的好朋友会怎么跟他说,那家长的态度又会有什么不一样?……
那如果说过去那个特别优秀的、别人家孩子的他现在坐在他面前,有可能会对深受困扰的,他说些什么?……
如果说他现在遇到的困难,就像游戏中的挑战过关,他准备怎么样去面对,怎么样去准备,又怎么样去克服困难和突破困境?当他打通了这一关,他会看到自己从这一次经历的过程当中收获到什么?
焦点的人性观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想更好,每个人也都能更好,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尤其在他被允许的时候,被看到的时候,被懂得的时候。
关键是我们能否不为他的情绪和状况带走,不被家长的期待和他的要求带走,而是能稳住自己,更多的用我们这一双慧眼去挖掘去展现他身上的这些闪光点,优秀的部分优势的地方,而让他一点点白的扩大转化为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