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人怎样去行善
大上节一起讲述了行善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的话题,上节又解释了行善是命运指数浮动值是怎么回事,于是此时应该有人问都什么行为算作善,这也不难回答,简单说做好事是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善,助人为乐是善,扶危济困是善……另外《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等善书里都有具体分类及详尽阐述,很全面,这里没必要墨迹。至于非得有高人考证于深奥处还有什么算是善,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至于如何行善,就更简单了:明白什么是善,“行”就得了。就像吃饭,饭有了,吃呗。
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就会发现很多不经意的善行善举;或者在学习双善文化【即善学】后,就像忽然长了慧眼,过去很多我们眼中再正常不过的事,一下子有了善恶之分,大小之别,阴阳、真假、端曲、半满之细,我们自己也在这种不经意间更幸福、更快乐的生活,并与之共同生长,同时眼睛都似乎格外明亮,花儿都忽然灿烂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一颗善心,都有愿意帮助他人的意愿,这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认知,所以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美丽和谐的社会。只是在行善这件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民众,甚至让人惧怕,那就是只要一提慈善、行善,95%以上的第一下意识反应就是“钱”,或捐赠,或自愿、或强制、或必须……好像慈善就是金钱的代名词,善就是拿钱帮助人这么简单直接,其实不然,没有钱一样可以行善,甚至不花钱的善功德可能比某些大款捐一千万的功德还大。很纳闷吧,不用怀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没有钱或者穷人怎么行善。
《了凡四训》里有好几处专门说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几个典型案例。第一处是“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第二处在“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第三处“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第四处是“江阴张畏岩”的直接提问:“我贫士,何能为”?
以上四个案例,都是没钱或钱少的案例,但人家也都行善了,而且功德宏大,福报深厚,所以说,没钱或钱少,并不影响慈善或行善,也不影响功德,尤其是在了凡先生总结善的本质“半满”中,更是明确的阐述了真心、舍得的重要性,所以,在行善和慈悲、公益事业里,穷人反倒还有穷人的优势,总是于无声中赚取了与富人出一千万还轰轰烈烈搞捐赠仪式费心巴力烧脑磨人一样的功德。
此外,穷人行善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措施还有很多很多,来说说这些您可能想不到的地方:
建筑工人在工地上看见一块钉子向上的木板,怕扎着人,于是翻过来,扔到角落里,善!
外卖小哥给人送餐,发现主人重感冒,又下楼给买了一趟药,临走还拎了垃圾袋,善!
保姆阿姨带小孩在小区内玩,看见一个没有割开的打包带,怕绊倒人给扔到了垃圾筐,善!
家里喝酒瓶碎了,怕扎到破烂王的手,于是专门找个小盒子给装起来再丢进垃圾桶,善!
坐公交看见岁数大的叔叔阿姨、抱小孩的母亲、怀孕的准妈妈,起身让个座位,善……
至于其他,还有很多,只要施主心中有善,那么,身边不花钱就可行之善事,比比皆是。
此处谨以((宋)林逋《省心录》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节阐述: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