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许衡不食梨
立意:慎独
大纲:
第一段:释义,提出观点
第二段:进一步阐述
第三段:正反面例证
第四段:阐述例证
第五段:点明主旨并升华
《君子慎独,以分庸常》
君子有德,众羡而效仿。自古以来,但凡是仪态出众、操守有度之人,无不被列为学习膜拜的典范,由此出现了几个有趣的典故,一曰邯郸学步,二曰东施效颦,三曰照猫画虎。但这样学了的效果又如何呢?圣人还是圣人,草莽也照旧草莽,关上大门,是明镜还是浊雾,大家心知肚明。
慎独,指的是人前人后都遵守着同一原则信念,不因时间、环境、地位和身份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在一人独处时,也能摒弃杂念遵守本心,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不为而为之。慎独者,虽然比他人少享受了片刻欢愉,却能驻守住长久安宁,自律而自省,卓越而超群。
慎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许衡不食梨,是因为他心中有一条隐形的界限,告诫他不可因小失大;秀才路过树林却不摘桃果,是因为他笃定“桃李无主,我心有主”;杨震驳斥王密的那句“暮夜无知”,是因为他深知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不行鸡鸣狗盗之事,恪守正义本分。慎独之于人,好比甘霖之于燥土,浸润了苗根,方能使它茁长为参天大树。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无法做到慎独,究其根本,无非是因为他们认为慎独太累,既想要树立良好形象,又需要空间放飞自我。众所周知,网络给了人们最好的伪装。大家在熟悉的朋友圈中谦和有礼,转身到了陌生的环境就出口成脏;在团队和集体中热情洋溢貌似活络,在一个人的卧室里却闭门不出,终日与键盘为伴。时间一长,心智的匮乏和眼界的短浅使得人们的心胸也日渐狭隘,出现了一个称作“键盘侠”的群体。今日,我们质问网络上的“喷子”居心何在,明日,我们感慨“好人不出门,路人不上网”。事实上,无论其着装有何变化,面对的却是同一群缺乏自省与慎独之人。
慎独,是恪守原则的体现。孔子周游列国,内心依然记挂“君臣之礼”;屈原惨遭罢黜,不变的是那一袭“香草情怀”。普通的人无法理解圣贤慎独之举,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傻”的表现,殊不知正是这份看似傻气的坚持和自律,使污秽抱头鼠窜,使美名彪炳千古,使庸常避之千里,从而铸就千古风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