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想法
《道德经》:水的智慧

《道德经》:水的智慧

作者: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 来源:发表于2021-11-03 22:54 被阅读0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意思是: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水有什么特点:

无色无味,无形无状,然而水却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我们熟知的。

为什么说水很有智慧呢?

要先了解水的本性。

水常处低微之地,滋化诸灵,流于四方,不与万物相难也。故有高山,水仰而环之,是有洼谷,水注而平之,是有峤山,水绕而穿之,是有田地,水舍而注之。此四者,皆为其至清至善至柔至弱之本性也。

“清、善、柔、弱”是水的本性。

看到这,有人会觉得,水的本性固然很好,但是很弱啊,太弱不就容易被欺负和欺骗吗?

水可至柔至弱清善,但也可以坚强。就像《道德经》所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为什么这么说呢?

水之强,一曰聚,二曰势,此二者得成,纵有万土之基,冲而毁之,纵有铜墙铁壁,淹而埋之。

水本来是处下柔弱的的,但是,如果有人“假而利欺之,巧而夺取之,截而断引之”,就会使水集聚起来,水的集聚会形成势能,一旦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如洪水决堤一般,一泻千里,其威力巨大无穷。

《学经》说:

水之聚,堵之果,不堵不足以成其聚。水之势,非水之势,提防之势也。

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得寸进尺的欺负别人,别人就会积累起怨恨,总有一天会爆发。

我们要学会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言行不当的情况,是否会给别人带来积怨。

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积累了怨恨怎么办?

疏导!

我们不能采取怼的策略,也就是批评别人太小气、记仇、指出别人同样的错误之处,妄图抵消积怨,因为这根本无法消除积怨,反而会使积怨越来越深。

正确的方式是,以退为进,疏导积怨,把积怨泄掉。

这正如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

故有言:

水之聚,当察而疏之,生灵之意,当顺而导之,民众之言,当宣而使言,无有聚其大。

那么,水的这些特性有什么好处呢?

《道德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思是: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我们要向水学习“至清至善至柔至弱”的智慧,善于处下,以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image.p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水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jc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