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想说,书不在新,有原理就行。
近些年,科技发展很快。相比来说,这本书稍有点老,2008年出版,距今已有13年了。但在软件需求方面堪称教科书,仍有启迪作用。
从去年到今年,参加公司级的信息管理系统升级项目。其中有两个系统,我是业务代表。本以为和大厂合作,对方会很专业。在大厂销售和我们做业务沟通时,他们显得极其专业,有类似正在做的案例,有对我们高层要点的深度理解。
可是在升级过程中,在彼此沟通中发现完全与之前的理想不一致。原以为对方是大厂,配合的人员沟通是专业的,因为是作为专业领域的行家,指导我们此次的升级。就如我们准备新做一件衣服,希望找个好的裁缝量体裁衣,做成当前行业最先进专业的衣服,可是沟通中才发现,对方和你业务技能对等,再继续合作,发现真正做需求的人,是毕业不到3年的对技术不太了解,沟通能力,文档能力都很差的人。
原以为可以接触行业先进技术,实际是我们教他们。虽然我们第一次做甲方,可是感觉是最憋屈的甲方,有种上前线的感觉。我们需要将自己变成专业的需求分析员。
我曾经参加过两次公司级的大项目,这是第二个,从中出现了各种奇怪的问题。刚好有一天,我看到这本书《软件需求最佳实践》作者徐峰,电子工业出版社在2008年10月第一版。禁不住想了解,软件需求到底是怎么回事,最佳实践的软件需求是什么样子。
作者是个实干家,虽然是快15年前的书了,底层原理还在。成甲在《好好学习》中曾经说,看书要想了解原理,尽量找大学教材类的课本。这本书就是。我做业务需求从2004年的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开始。我先看到SERU模型,作为喜欢模型的人,于是赶快去看相关章节。感觉有种拨开迷雾,瞬间清晰需求的感觉。这么多年所做的与需求相关的事情,可以串起来了,有种突然登上山顶看山的感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结合需求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看这本书,很是后悔,为什么在项目即将结束时才看到。之前我在项目启动初期就想什么是专业的需求开发,专业的需求输出物。这本书,都给我很好的解答。
我今天也看到13年的从业多年的读者对这本书的感慨。
一本让人感到羞愧的书确实是好书,因为每读一次都需要你鼓起勇气,不知不觉间锻炼人的自信。
书的风格非常适合实干的人看,因为他提供的一套确实可以实行的框架,包括思考模式,方法,表格,工具等,让虚无缥缈的“客户需求”能转换成切实可行的目标。
每章的都给出大量可操作的建议,比如让人一目了然的如何制定需求规格说明书,如何高效沟通。
曾经有人说,看一本书的价值,从三方面看,1)在对应的学术领域的地位2)对作者的影响3)对读者的影响,第二点我不是很清楚,第一点,这本书是一本教材书,第三点,是需求方面的工具书,有启迪作用。所以我推荐这本书,也希望它会有更新版本。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