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这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你没有用!正所谓:用了才有用,不用就没用。
前天在我的课堂,一位妈妈就提问:我发现学这么多亲子教育的方法,一点用都没有,我和孩子还是处不好!
我问到:这些方法,你用了吗?
她脱口而出:用了呀!用了才觉得没有作用。
我继续问:用了几次呢?有100次吗?
这位妈妈不回答了。是的,我们经常的做法是,学了个技巧方法,回家一用,发现没用,然后就——不!用!了!
怎么可能有方法用一两次就有用的呢?干什么不是需要多次的尝试,才能熟练的呢!
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你是否是机械的重复呢?有没有复盘反思之后,改进方法呢?这就是碎片式学习最可怕的地方,以为自己都知道,其实都不成体系,用着用着就跑偏了!
今天看见刘润老师分享了一个特别好的小方法,可以让我们从知到行!
这个方法特别简单,就是→最小改变行为。我们往往一学习之后,就给自己定一个特别大的目标,当然实现起来太慢还辛苦,最后坚持不下来!
而最大的改变,其实是一个个小变化积累出来的。如何从小行为改变呢?让我们给自己设计【心锚清单】,并刻意练习,变成习惯性行为。
这里有一个知识点,我们学习的知识,学完不用就存在你的大脑意识层面,也就是说,一个知识点出来,你知道自己学过。
可是真正控制你行为的,是你的潜意识,也就是下意识,那些你根深蒂固习惯性的方法。
你知道孩子写作业慢,打骂是没用的。你更是学了特别多,帮助孩子写作业高效的方法。在遇到孩子写作业慢的情况,意识层面的知识是不指导你行为的,指导你行为的是你习惯性的方法。
所以你下意识就会着急,情绪上来了,开口就是:你怎么一写作业就磨磨唧唧,一学习就各种事情,你就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越说越气,亲子冲突开始!
学习的那些方法,早就抛之脑后了!
所以要怎么做呢?你需要在平时就练习自己学过的方法,而不是在问题里去练习。遇到问题你只会回到以前,旧的习惯性的行为打前锋。
现在开始这样练习,前面说的【锚定清单】:
如果出现A,A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场景,比如上面写作业慢;就去做B,B就是连接的行为,这个行为要非常简单,比如转身先去喝口水。
接下来你就自己不断的想象这个场景,然后去喝水;想象孩子写作业慢,然后去喝水……等你练习的把之前的习惯替换掉,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你就会新行为了!
好啦,最后总结一下,想让自己从知道到做到,需要从小行为改变开始,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实现大的改变!
方法就是列出【锚定清单】,如果A,就去做B。最后有一个关键点,一旦自己在真实场景中做到了,就给自己奖励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