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校共同体的形成需要信任、包容与尊重

家校共同体的形成需要信任、包容与尊重

作者: 右央 | 来源:发表于2022-07-09 12:08 被阅读0次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一个中国俗语,指师傅只起着引导作用,学业或技艺上的钻研与提高,还得靠学子自身的努力。常老师早晨的分享又如约而至,对于第二章的第五节召开公开研讨课,又做了细致引导解读。常老师说公开研讨课要有主题,要有载体,最好的载体就是教学活动,大家围绕一个课例进行愉快研讨。他讲了自己初到上海遇到的第一位值得学习的老师于漪。于老师教学三个阶段两次碰撞,吸引了常老师,后来他又亲自领着他的老师去实践。只有这样的个人修行学习才能改变一座学校,这样的内部改革,教师才能真正敞开自己教室的门,推开隔壁教室门,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是公开研讨课,这样的学习不是只停留在学习经验纸上谈兵上,它能让学校发生喜人的进步。但是怎么才能让三年之后改革继续深入下去,学校的内部改革必须有学校外部的支持——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习的挑战。

    1、教师和家长的合作

    家校合作的基础是信任,相互的信任才能避免家校关系的日益矛盾化。家长才能跳出只关注自己孩子,注意到教师教的是不同孩子,才能理解包容老师。为接下来参与学习奠定基础。

    2、从参观教学到参与学习

    我们要注意“参观”与“参与”的区别,参观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当家长参观教学时,更像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把优点展示给家长,让家长对学校、老师进行了解,放心把孩子交到学校。好像再告诉家长,我们会照顾好您的孩子。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最后家长会发自内心的说一句:“老师,孩子交给你,我放心!”对于家长的信任,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很高兴,但是我们可曾想到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完成的?尤其是当孩子到达高年级后,因为家长的不参与,当孩子再有问题时,教师可能就只能唱独角戏了,家长也望而莫及无从下手了。而我们教学改革让家长“参与学习”,意义就不一样了,家长参与学习初期可能只是关注自己的孩子,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就可以转换身份以班级组织者或成员身份融入到班级。看到学生的优缺点和老师一起出谋划策,大家一起为形成学习共同体而努力。

    3、为形成学习共同体而努力

    佐藤学教授强调如果教师希望更多的家长来参加学习的话,还是避免“客串老师”的方法为宜,特别是开始时,应该采用一种更加轻松,家长自身也能乐在其中的方式。在这点上我们也要根据班级家长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农村学校家长的文化水平平均在初中水平,由其是现在一些老人看护的留守儿童居多,这种情况要想让家长参与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就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在平时多留心学生,当家长有困难时,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先架起感情的桥梁,慢慢让家长信任老师和其他家长共同形成家长共同体,配合完成学校、班级群里的大小事情,来了解孩子班级活动,孩子的日常,最后和老师合力教育孩子。也是不错的家长参与学习方式,对促进教师不断深入学校内部改革也能起到作用。要想让学校的发展能持续深入,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有“润泽”的关系,让人在感到舒服的情况开展活动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校共同体的形成需要信任、包容与尊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pb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