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说父亲
我是一个很少流泪的人,即使在母亲所述说的我的幼年,也不曾听到有我哭闹的事例。或许我一生下来便浑身冰凉,不会啼哭,马上要面临夭折,但,幸而,父亲在大家都拜年的年初一冒雪骑车到聊城的东阿去寻访了一位赤脚医生,打了一针,我才活了下来。
上天让我成为家中的第三个男孩,本来父亲想要个女孩的,生产队也象征性地罚了父母两篮子地瓜,我便有了合法的身份。
好像我的童年并无父母夹菜喂饭,嘘长问短,捧在手心的记忆。许是不曾记事,多数遗忘了罢。
在童年,我是调皮野性的,夏天在家前因雨水积成的小水洼里扑腾一身泥,冬天穿着棉裤棉袄去菜园中间水塘里砸冰窟窿,找一玉米秸捅入,看坚冰下涌上的水,瓜果季,约了小伙伴翻过木蒺藜门去摘吃小毛桃。
孩子是不知道父母的苦的。只记得一个月亮高挂的夜晚,父母在石塘窝里合力往地排车上装块石,装满一车,一两千斤是有了,下山时,父亲双臂使劲向后拖住车杆,母亲在一旁双手抱着车杆,帮助父亲让车速不致过快,车尾巴订了两块薄铁皮,和路面摩擦,发出吱吱轰轰的声音,并溅出火花,几岁的我在一旁跟跑,父亲涨红的脸在夜色里是黑的,母亲喊我,快一边去。这些石头是父亲利用农闲独自开采的,我们现在的老家就是这些大块石磊成。
父亲的一生,和石头结缘。二十多岁便独自开山打石,当我们老家的石灰岩被开采的差不多时,他便到十里开外,和我的姨夫一起开山打石。每天一早,就咸菜或剩菜喝点高度白酒,啃块馒头,再拿上两块馒头,他便骑自行车出发了。
上小学时的一个夏天中午,炽热的太阳要把人晒晕。父亲突然中午回来,右脚缠着布条,布条上是黑色洇漫的血,还不断淌着,自行车直接撂在院子里,父亲好像已经耗尽最后一点力气,说,我要喝水。一家人都慌了,母亲更是吓得六神无主,奶奶也闻讯赶来,直说,不能喝水,否则血就止不住了,只能喝点米汤。也不记得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只记得父亲到村里小诊所简单包扎了一下,到了县医院,是否拍X光片不记得了,只是打上石膏,便回家了。
事后,我只后怕,父亲在石头将脚砸伤后,是怎样骑自行车到家里的呢?又一路流着血?只是为了省点钱,还是在受伤后,感觉事情也不像流血那么简单,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但我没有看见父亲掉泪或者喊疼,他只是说,没事。
父亲的坚强和节省,我是自小便习以为常的。受伤后,他连买拐杖的钱都不肯花,只在床上躺了两天,便匆匆手拿一支三角长腿杌子,到闷热异常的玉米地里忙着掰棒子了。我在他身后,他一手搬杌子,一手掰玉米,仍然比我快,一点也不像受伤的模样。
待到我们弟兄三人都纷纷考上初中、高中或大学时,不到四亩地的收入已经很难支撑三个求学的孩子的支出了。父亲在家沉默了几天,又想起可以做豆腐,于是我和大哥、二哥每逢放学就帮助到四里开外的邻村去磨豆腐,我则帮助烧火。那时父亲为了鼓励我,每烧火一次是给我一毛钱的,红红的火苗与喷香的豆汁,石化成白嫩的豆腐与浅豆腐与豆皮。再后来,父亲想法买活羊到集市上卖羊肉,到各村卖油条,也都因为赚钱不多而逐渐放弃了。
待到我上初中,父亲又想了一个法子,从黄河北的聊城东阿贩卖小麦、大豆到泰安的肥城。刚开始没有本钱,父亲便把老金鹿自行车改装了下,两边加了挡板,到黄河北收小麦,每次收个四五百斤,独自骑自行车到肥城或平阴的粮站或集市卖掉,好了每斤能够赚个五六分钱。后来父亲干脆自己用自行车带了地排车去河北面收粮食,每次可以贩卖近千斤。
我小学毕业初中报到的当天凌晨,父亲让我把他送上平阴和肥城地界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是个十二里地的慢坡,一路上坡,我在前面推着自行车,车后座是栓到车栏板的绳子,父亲则步行驾着车,当父亲一路小跑上坡时,我则加快了蹬车的速度。遇到坡度大的,便下车,使劲拽扯着地排车,希图帮助父亲减少点阻力。夏日的凌晨,没有风,父亲一身汗,光着膀子,我也一身汗,穿着新买的鞋子。到了肥城地界,父亲说,“小三,你快回去吧,还得上学,别报到晚了。”
一年暑假,我跟着父亲去肥城的国庄赶集,一些街面市霸不停地到父亲的摊位偷取粮食,父亲让我盯紧。但一些老偷,打着买粮食的幌子,将手深深地插入粮袋,长长的袖子里却鼓囊囊地,大豆至少已经被他掏走了两三斤,90年代的大豆一块多钱,那就是两三块人民币。但我和父亲在异地是不敢吭声的。
好不容易卖完粮食,爷俩拉着车回家,父亲说,“小三,吃点饭吧。”我们在路边小店要了点牛肉,要了点白酒,父亲一个劲地让我吃牛肉,他只是喝酒。我觉得,牛肉很香!
父亲真是一个不知疲累的机器,为了三个孩子,为了三个孩子的上学。记忆里,父亲每天凌晨两三点钟起床,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不停地往返聊城与泰安的肥城,我则学习之余,跟他两地跑。上初二时,我骑车回到家,母亲说。父亲还没有回来,都晚上十点了,我写完作业,给母亲说,我去迎迎。那时的公路没有路灯,哒哒的拖拉机居多,我骑着自行车,稍有不慎,便会翻滚下路面。车链子与链盒不停地发出摩擦声,但夜晚的风很好,我也不曾恐惧。
骑车看着路对面,那是父亲应该回来的路。也不知骑了多久,都要到东阿县城了,我赶忙向回赶,却链条断了,也没有带钱,也没有修车的想法。我一路单脚溜车,直到家,母亲说,你上哪去了?我说,没有接到父亲。但父亲一会便回来了,也已是凌晨。到我成年工作,每逢看到路边驶过的小三轮,特别是骡马车,我总是为当年的父亲担心,没有灯,只身一人,万一,那是不敢想象的。
父亲常讲,你们三个只要有出息,好好上学,我是没有什么别的想法的,也没有闺女,所有的,都给你们哥仨。父亲不会讲冠冕堂皇的话,但他每说一句,我觉得都是经典。他常讲,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你们要个人奋斗,我和你娘即使住草棚子也愿意,只要你们别种地。
但父亲爱喝酒,每天早上一碗,中午一碗,晚上则多喝些,但从来不耽误干活,他一边种地一边做生意,养育我们弟兄三人,供我们上学。我对父亲是有畏惧和敬意的,工作后,假装自然地在他面前喝酒抽烟,也和他碰杯,也给他点烟。不过他却劝我少喝酒,少抽烟。
看着父亲日益苍老的面庞,有时未免有些唏嘘。父亲常说,只要我不老,我不求你们弟兄仨,我照样可以赚钱养家,但是你们要好好工作,别儿女情长,也不要惦记家里,我们都很好,只要你们过好,我们,你们就别管了。
前几天,二哥打电话,说父亲和母亲,竟然又种完地,去县城南面的山村采买树苗,赶集市去贩卖了。两位老人,七十多岁,起早贪黑,竟又再次创业,不禁让我这儿子汗颜。
每次打电话,母亲讲,老三,不要挂记俺们,每天赶集,很好,也能赚点钱,早上在集市吃点豆腐脑和油条,中午吃点烧饼,晚上到家,很不孬。父亲则有点耳背,从母亲手中接过电话,好像不耐烦,说,不用,什么也不用,只要你们好好地,别管俺。
诗经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值父亲节,片言感怀我尊敬的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