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孩子是在上中学,或者对中学教育感兴趣,那么欢迎您多看几眼这个开放型的倡议:中学读书会。
1、面向对象:中学生家长,和在读中学生。
2、内容建设:中学各科,尤其是中考各科和高考各科的课外辅导性,拓展性内容创作。应试部分有老师,我们不越俎代庖,而是负责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思维方法和生活与做人的研讨等;
举例:初二语文下册第一课,是鲁迅的《社戏》,里面塑造了鲁妈妈很鲜明的形象(鲁迅妈妈真姓鲁,叫鲁瑞),从这个角度出发,理解鲁迅的创造源泉、性格经历等,特别有助于一串就串起中学所学鲁迅所有文章的创作背景,挖掘人物深度。
这个一般情况下,老师不会讲,但作为有心志的家长,整理出来,形成文字,音视频等内容,会很有价值。
再举例,初二历史第八课,是单独一课讲孙中山,我写了一篇孙先生和主席的原生家庭比较,在网上,这篇大受欢迎。
那么,物理,数学可以创作吗?也可以,文理贯通,是我们家长的普遍心愿,这样的学习方法和方向,大人小孩都不累。依据课本进度,整理伽利略、牛顿和帕斯卡等人的思想演进和个人经历,形成小传记,我想,我会特别愿意,推荐给我的女儿看或听。
总结一句话:各科都可以入景、入戏,形成像樊登读书一样的系列内容,不过,我们是专门面向中学阶段的家长和学生的而已。
3、共创利益:可以很清楚的划分,各人写的,按点击百分比确定权益,或有更好的方法,都可以讨论。不同的平台,你发这个,我发那个,让多人创作的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个规则,我们可以商讨来定。
至于简书,有小岛功能,我们在这里就可以集聚力量,开始第一步。
我想,这里面至少有三个收获:我想传递给我女儿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来陪伴她的中学阶段,同时毋庸讳言,希望获得一些金钱上的收益,再者,通过共同做大一件事,让她看到一种社会关系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大树的,让她认识到一种有益的社会成长模型,这会特别有助于建立她的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成就更为放大的自己。
我干脆画个图吧,直观一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09974/3a9d1d2af8b4d027.jpg)
这是大的框架,细节,简书有很多大致的同龄人,欢迎有心愿的朋友,咱们一边讨论,一边规划,一边推进。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