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本身不是逻辑,不是推导出来的。信仰是用来处理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因为人类需要确定性才能获得安全感,这是生物本能的需求。
符合自然规律的信仰,有助于构建完整的逻辑框架。而完整的逻辑框架,是关键决策的根基。要知道,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数学领域的1+1=2也是信仰,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也是信仰。
反过来说,和自然规律不相符合的信仰,会使得构筑完整逻辑框架变得非常困难,也就导致了没办法做好关键决策。如果我们当初弄错成1+1=3,那么结果是灾难性的。
这篇的目的是过滤:纠正对于信仰的认知,并且分享如何判别和使用信仰。
注意的是,所有的讨论仍旧只限于关键决策的领域。日常生活太过于复杂,是无法用逻辑来理解的。
Q1:什么是信仰?
A1:
和可能的认知不同,并不仅限于宗教和政治信仰,所有没有通过”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都是“信仰”(belief)。
“降低价格有助于增加销售额”是信仰,“小心无大错”是信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是信仰。
多数的“个人生活经验” (personal experience) 都是“信仰”:因为没有经过逻辑推导,只是简单归纳或者通过类比附会就得到了结论。
Q2:信仰和关键决策有什么关系?
A2:
日常生活中,多数人是根据“信仰”而不是“逻辑”做决策的。
这个是正常且合理的:如果一切都要通过逻辑推导来解决问题,一方面太多不确定性会让人丧失安全感,另一方面决策本身也不是非常影响结果,没有必要。
涉及关键决策的时候,信仰通常是用来处理那些无法完全理解和分析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的。这时候信仰就是否符合自然规律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是与规律不符合,那么对应的决策,就无法得到期待的结果。
也就是说,不符合“规律” (principle)的"信仰"(belief)会导致失败的决策,最终导致不想要的结果。
注意上面这句是很标准的逻辑推导,逻辑推导的结论在各种条件下都是对的。
加上决策的另一个要素“信息”之后,这句就是我的信仰了:
在尽可能获取“信息”,并且用可信任的“信仰”和逻辑推导得到的决策,就是好的关键决策。
Q3:怎么知道一个“信仰”是可信任还是不可信任?
A3:
前面我们提到“信仰”是没有通过”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简而言之:
1. 信仰是一种结论;
信仰是非常特殊的结论,因为结论通常是有背景有条件的,但是信仰通常非常简短包含不了这么多信息。
2. 信仰是缺失“背景“和“前提条件”的结论;
除了那些声称自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信仰,否则因为缺乏”证实或者证伪“的基本条件,多数信仰并不存在“是否可信任”的情况,只是涉及一个应用的范围问题。
3. 信仰的错误使用一般都是应用范围错误,而不是信仰本身的对错,多数信仰本身无对错;
4. 我们要确认的不是信仰的对错,而是信仰对于当前问题的适用与否
Q4:哪些信仰是有助于关键决策的?
A4:
可靠的信仰有助于关键决策,而符合规律并且描述充分的信仰是可靠的。
规律有三个来源:
1. 亲身观察(一手信息);
2. 逻辑推导(逻辑推导);
3. 来自”可信任的来源“的”完整的规律描述“(二手信息):
- 可信任的来源 = 你相信对方起码有能力做到的,比如物理老师对于物理原理的理解,比如商界大佬对于商界基本规则的把握;
- 完整的规律描述 = 有背景、有前提条件、有结论,最好有逻辑推导过程。可证实 / 可证伪,可重复。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
Q5:哪些信仰是对关键决策有害的?
A5:
不可靠的信仰对于对于决策有反作用。并不是说一定得到结果不好,而是说结果和发生概率会和预想的很不一样。
打个比方:停止的时钟每天也有两个时间点是准确的。如果运气足够好,一个人即使看到的是停止的时钟,也有机会得到准确的时间。但是这是属于运气的范畴,不是决策的功劳。
下面这些是不可靠的信仰:
1. 没有亲身经历,却以为自己亲身经历的观察,比如别人告诉自己的或者从媒体(书/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获得的;
2. 不完整的逻辑推导,当然也包括没有经过逻辑推导,而获得的结论;
3. 来自“不可信任来源”,或者“不完整的规律描述”
- 举个不可信任来源的例子:直销
直销的原理/套路是:先构筑信任,然后输出逻辑,让你接受这个结论。
“被销售”所做出的决策当然是糟糕的。再次强调,糟糕的决策并不是说这个结果不好,而是和你原先预想的不一样。
- 不完整的规律描述: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在各种场合遇到,甚至有可能每天都沉浸在这个氛围之中
对此只需要知道,对于经过表达训练的人来说,如果不要求完整的叙述,同一件事情是可以说出截然相反的两种以上结论的,也就是所谓“巧舌如簧”。
最好不要把这些“信仰”应用到自己的关键决策中去,因为很多情况下,糟糕的关键决策并不是逻辑推导出了问题,而是逻辑推导中间用到的一些“信仰”出了问题。就好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运转出了问题,问题往往是出在一个齿轮、一个螺丝上。
如果把可靠的信仰/规律看作是纯净的,剩下的那些信仰是不纯净的,那么可以说:
逻辑思维的可靠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关键决策的质量。
Q6: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必要也用这样的标准去做决策?
A6:
没有必要,因为看透不仅是很重的脑力负担,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如果不是为了避免更痛苦的“关键决策失误”,日常生活中完全没必要用这样的方式去思考。
Q7:什么是关键决策失误的后果?
A7:
我们重温一下关键决策的定义:
1. 做了决定之后,就没办法低成本逆转的:
2. 涉及大额资产、资金或者涉及生死的;
3. 显著影响很多其他人的
比如政策、商业决策、医疗决策、个人的职业选择,等等
这些领域,出了“当初做决定的时候没有预料到”的问题的情形,大家可以自己脑补。
至此,抽象但是很基础的两篇结束,接下来会尽可能在安全范围内讲一些实际的案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