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一年多了,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国考复习的日子。分享下这一年的心得,不是为了炫耀或者什么,只是想给第一次参加公考的人一点经验,好少走些弯路,尽快上岸。笔者准备分四个部分来详细说:简述下我的公考经历、复习计划、做题经验、备考建议,下面一一展开细说。
公考经历
笔者2016年毕业于二本院校,大四临毕业时参加了选调生及村官考试,均名落孙山,首战的失败也使我明白对于公考如果没有有效的学习积累及练习是极难成功的,毕竟是选拔性考试,竞争之大不必多说,因此,靠投机取巧、运气而一举成“公”恐怕不太靠谱。
当经历多次公考失败后,信心肯定会受影响。换句话说,如果失败多次后仍自信满满认为能考上,那我想这不是自信,而是缺少反思、刚愎自用的表现。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考上或考不上,但是,越是在这个时期,越要有一个平常心的意识。在我们把考公务员或做一名公务员当做一个人生突破、人生历练的同时,也要把公考当做一件平常事,当做一件功到自然成的可控事件,当做一件收获知识的学习过程。要知道,盲目的给自己压力、一味的想着考不上会怎么怎么样对生活是没有益处的,对公考本身也不是好事。
如今回头反思,笔者认为,对于公考,一方面要找到合适的动机水平和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善于激发有益的、积极的学习动力及适当的压力。我想,如果能做到这样,在学习路上保持一个好心态就不难做到。
复习计划
也许备考之初,你就会被厚厚的备考资料吓到,但不要怕,我们只需制定计划,分解任务,设定一个个的小目标,你会发现,这段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将国考备考分为三个阶段,从夯实基础、模块练习到全真套题模拟,我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基础阶段,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各个模块基础的讲义和配套的练习题过了一遍,经过这个阶段,你就会对国考所要考查的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基础阶段之后,就要来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单个模块的训练,尤其是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不要轻言放弃,你要知道,你薄弱的地方正是可以提分的地方。最后的全真模拟阶段也是十分重要,你要专门找一个时间相对集中的时候,掐着表来做真题,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时间掌控能力,并且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考场上的做题顺序策略。也许,一开始的一两套试卷你还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但坚持下去,可能到第四套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提前完成了。
相比于大计划的制定,我更喜欢每天设定一个小目标。这不仅会让我每天都充满成就感,还会给我带来一种安全感,尤其是学到临近考试,当你翻开自己每天完成的任务表,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真真实实地走了这么远,此时再面对国考,你会发现,真的没什么可怕的!
申论做题经验
第一,大家要牢记申论改卷的一些特点,纵观全局。
其一,“归纳概括题”是按点给分,看关键词,要求大家答题准确简练,如果题干有特殊要求的,一定要按要求答题。
其二,“提出对策题”也是按点给分,看关键句,要求大家给出的对策既要能解决问题,也要符合材料观点。
其三,“综合分析题”既有要点分也有结构分,要点应逐一归纳,结构一般采用总分总,不要剑走偏锋。
其四,“应用文写作题”采取“要点分+结构分+(格式分)”的模式,要注意题干中对文种的要求。
最后,“大作文”其本质是议论文,大家一定要紧贴材料,切勿天马行空,求怪求异,其框架和论证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里笔者提供一种思路,仅供参考:事件+观点+分析(原因、影响或者可行性)+对策+总结升华。
第二,申论既要有思路与结构,又要有逻辑性与说服力。
一是关于思路与结构。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有思想、有内涵、符要求,还应该让人读着明白、舒服,能让读者觉得文章有纹理。大家下笔前,对全文就应该胸有成竹,要有腹稿,而不是像挤牙膏一样凑字数。当然,有结构并不代表就是模板化,文章的结构可以通过每一段的中心思想或中心句来体现,如果不放心,可以把每段第一句做中心句。当然结构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材料内容、个人能力与习惯来安排。
二是关于对策。建议不要一谈对策就是制度、国家、社会、个人这些,要多想想你的对策和材料有什么关系、是怎么来的,要明白文章中每一段的中心思想都是有根据、有逻辑的,每一个对策的提出都要有依据,我们不能凭空、凭主观想法而加个对策进去(这句话很重要)。说到这,我想请读者稍微驻足,想一想自己在写申论大作文时是怎么想的、对策是怎么来的。
三是关于逻辑性与说服力。大的方面讲,全文内容能否使你的中心论点成立,每一个论据或每段话中的语句之间是否有逻辑支撑,举个例子:我要证明A成立,那么全文中对B、C、D的论述对证明A成立的帮助有多大,逻辑上是否有力度,反过来说就是当证明了B、C、D成立的时候,A是否成立。同时,在某段对B论述时,句子之间是否环环相扣,是否有自己的论证思路和逻辑。在这里,还想说一点就是,很多朋友在某一段会大量的抄材料,给人的感觉是其论述就是材料内容的堆砌,不排除有些考生在抄材料的时候建立了某种逻辑关系,但如果缺乏逻辑意识,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得到阅卷者的认可,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议论文对申论大作文来说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很多考生申论大作文难以提高,是因为基础就不好。比如,笔者在这里随便说几条: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论点要尽量深刻、新颖;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据又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又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因果论证;议论文应在整体上注重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及严密的逻辑性等等。以上说的几点是不是很熟悉,大部分在中学语文学习时学到过。如果这些关于议论文最基础的知识点都不知道,那就先把议论文搞清楚再学习怎么写大作文。
第三,大家要充分挖掘真题这一宝藏,字斟句酌。
其一,做完题对答案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对比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之间的差别,反复回到材料进行分析,厘清文章逻辑,思考自己答题的缺陷,不断修正。
其二,做题时,要先看问题,带着疑问去泛读,对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勾画,分出文章层次,并在每一段旁边做出简短的总结,然后再回到题目进行精准定位,精读,因为申论考试问题和材料顺序一般是有先后之分的。
最后,除了零碎的研究真题,还要定期按照完整的考试时间,在高度模拟考试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考试,提高答题速度,掌握节奏。
行测做题经验
常识判断非常的分散,知识点很多,对于这个模块的学习大家除了常规积累,还要养成看新闻的习惯,将重点自己总结下来。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公务员考试吧这个公众号推送的每月时事政治和每月精选100道时事政治题目。除了能够积累知识点,还能够让自己和主流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申论和面试能力,不过这个有点费时间,基本上每天要接近两个小时。
言语理解主要考察大家的语句和词义理解能力,这部分知识相对于其他知识理性思维薄弱一些,但是对于词意和语句环境要清楚,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和拓展并掌握词意。
1. 先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用法和考法,常考词汇和含义进行背诵,这部分词意要准确掌握,不能模棱两可,多做练习题目,准备好笔记本,对于不是很熟悉的词意进行查阅记录背诵,分析词语出题的环境,分析题干结合做题方法进行练习。
2. 按照该省份的考题数量进行大量的做题,扩展词汇量,清楚该部分哪些是自己可做的,明确该部分的薄弱环节,重点保证熟练部分,攻克不太好的部分。
数量关系主要是多做题目,将题型特征分析清楚,根据题型特征判断题目,但是数量关系要根据每个人个人数学能力的不同适当取舍做题。
1. 首先将数量关系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数学基础将理论结合例题掌握清楚,将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的公式以及数学结论做好学习笔记。
2. 理论学习之后进行专项训练,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要进行专项训练,针对不同的模块题目进行题目练习,由浅入深,简单的基础题目和相应的变式题目,每做完一个专题训练进行归纳总结,根据自己的能力看这部分知识中是否能够全部掌握,或者哪些部分可以掌握,例如很简单的行程问题、牛吃草类似题型、工程问题、容斥问题、极值问题、简单的几何问题、统筹问题、利润问题,结合整除思想、方程思想、比例思想、特值思想可以解题;哪些部分无论如何都掌握不了,例如较难的行程中的多次相遇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等,合理取舍,主攻可以学会的部分,将典型的题目进行整理到对应某块知识点的笔记上,并且要准备错题本,讲题目进行整理分析多看多体会。
3. 理论系统掌握清楚之后可以做综合练习题目,主要练习自己的综合思维转换能力,找到自己的能掌握该掌握但是还很薄弱的环节,将知识点对应题目总结反思。
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的考查,但是也带有文科分析特点,学习这部分知识不能急躁,要有耐心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着方法进行做题。
1. 将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这四部分逐步击破,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每一部分中每个知识点的做题方法,分析清楚是联言命题、假言命题、直言命题或选言命题,然后根据不同命题结合题目运用其做题方法,主要分析题干问法,结合方法简单写出推出关系,然后分析选项。这部分知识要在学习理论时候多做练习,并且熟悉运用方法,每个模块都要掌握好。
2. 理论清楚后做综合练习,按照考试题量进行练习,初期可能会有些慢,需要看笔记,也可能出现命题分析不清楚,多做练习之后进行归纳总结,夯实基础知识,学会在不同命题间转换,熟悉掌握推理方式。
资料分析主要是公式和计算能力方面的综合考量,这部分知识并不难,但是由于资料分析数据相对复杂,所以要多加练习计算能力和学习相应的计算方法。
1. 学习相关理论,将资料分析的考点弄清楚,对应学习好增长、比重、倍数、平均数相关的含义和公式,结合每个知识点的题目进行夯实基础和公式练习,大量练习列式能力。在公式学习过程中首先理解每个公式的含义,逐步推导每一个公式的得来,然后将核心含义和公式整理在笔记上,对于比重、倍数、平均数三个公式表示形式均为A/B型,所以将其归纳总结,对于A/B类型(即两数比值)的形式有什么共同点,基期值如何表示,变化量如何推导,主要应用于题目中的其他考查形式。
2. 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资料分析考试快速估算的常用方法。对于首数法、尾数法、二项展式、特征数字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学习方法操作和题型特征应用环境,进行大量计算练习,提升计算能力和速度;对于一些比较类题目学习观察法、差分法、同位比较法,掌握方法,学会运用。
3. 公考中资料分析分为文字型、图表类、统计图、综合类材料,要想快速找到对应数据必须练习快速查找数据的能力。分析材料所给的年份以及对应的叙述什么问题,10秒左右时间大致掌握材料含义,然后看题干。分析题干时首先看年份,确定是现期还是基期问题,然后分析考点是增长还是比重、倍数、平均数,对应考点分析公式,明确考查指标,然后去材料定位找数据,列出式子进行计算。
4. 知识掌握清楚后进行整篇整篇资料的练习,练习初期以准确为主,练习5片左右要进行时间的记录,练习速度和质量,练习5篇左右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具体根据自身能力可多练习或者少练习),然后根据当地考情按照考试题量进行练习,有的省份是3篇有的为4篇,根据情况进行。
以上所有知识点弄清楚之后进行真题训练,至少做近五年考试真题。首先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做一套真题,通过做真题分析考点和自己薄弱环节,查缺补漏,重新温习遗忘的或者理解混淆的知识点,总结自己擅长的部分,找到自己的短板,有没有不可攻克的地方。在可提升部分进行重点提升;其次进行第二套真题模拟训练,会出现考点交叉和不交叉的情况,规定时间合理取舍题目,在有限时间将整个卷子会的部分做完不会的也选完,然后分析归纳总结,后面继续练习。以上做题不要有心里压力,要明确做题的目的是在练习速度和准确度同时找到自己的做题顺序和做题长处及短处,练习考试做题能力,并不是为了测试自己的能力。后期可以根据考试的准确时间进行模拟题目练习,预留涂卡时间,提前模拟考试,锻炼自己的心态。
备考建议
关于最后给备考朋友的建议,笔者准备特提几点:
1、关于应届生和非应届生备考。应届毕业生在备考期间要放平心态,临毕业时不要看身边的同学都找到工作了而内心不安。如果考上了固然值得,如果一时没考上,等你找工作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找工作不急那几个月。不建议非应届毕业生孤注一掷,比如放弃一切工作在家或在学校备考,原因有二:一是公考是选拔性考试,谁也不能保证你一定能考上或考不上,一次性考上的人当然有,但毕竟是少数,备考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没上岸的大有人在。毕业后要先养活自己,保持经济独立,这样也可以给自己减少些公考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在备考及考试期间保持良好心态;二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历会让我们更加成熟、全面地看待生活和社会,工作不仅是工作,也是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因此,有工作经验的人和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看待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实用性是不一样的,而前者或许更有利于我们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这对我们公考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保持正确心态。什么是正确心态前文已经说了,不再赘述。要知道这是制胜的心理基础,而相由心生,因此心态会直接影响我们备考效果及考试成绩。同时,能否调解好心态,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也算是公考路上另一种形式的考验。
3、保持两个“多看”。一是多看人民日报、焦点访谈、新闻一加一等,个人认为对写申论有一定帮助,同时,对后面的面试帮助也很大;二是多看书,保持看书的习惯,不一定是公考的书,可以是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书籍,原因是:读书多和读书少的人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慢慢体会。因此,两个“多看”就要求读者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做到平时的生活就包含学习。
4、和“高手”交朋友。高手可能就在身边,也可能在某个QQ、微信群里,也可能在论坛里等等。之所以提到这点是因为在公考道路上,笔者确实结识了几个笔试、面试高手,在和他们交流、闲聊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有时候就是对方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建议可能对我们会有很大帮助、起到很大作用。这一点笔者体会颇深,感触良多。在此我也真诚的谢谢那些给过我建议和帮助的朋友。
5、多做套题。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赘述。之所以在最后再次强调,是因为它重要。
结束语
文章至此已接近尾声,写的比较啰嗦、家常,只是自己在公考之路学习中的一些个人体会、方法、经验而已。可能有些言论读者认为不对,姑且听之即可,反之,如果文章中有那么几句话或某条建议能给你带来一些感悟或启发,那笔者就倍感欣喜了。
最后,祝看到此文且仍在公考之路上行走的朋友早日成“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