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难以言喻和不可预测,艺术家的成功在于他营造一个有古有今、有我有他,而又无古无今、无我无他的奇妙意境。纵观王凤年的花鸟画,呈现出了一派重神、重韵、重势的奇妙的水墨世界。他带领我们进入丰富多彩、别出心裁的艺术世界。王凤年的写意花鸟画继承着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精髓,得古法、得他法、有自法,笔墨间深深含藏着大朴不雕的文化品质。他画兰竹,信笔挥洒,率意而为,自由自在,极少雕饰;他画荷花,笔墨淋漓,不计小巧,一气呵成,花叶顾盼,层次分明;他画苍松,姿态伟岸、简洁劲健;他画牡丹,长毫濡墨,起伏旋转之间,浓淡相生,姿肆放纵,豪气勃发,一簇簇国色,一阵阵天香,便由纸面悠然而起,怡人情性,感人心灵。

林中山雀,花丛中的蜜蜂、蝴蝶,可谓气韵生动、奇谲多姿 。他笔下的花鸟,墨色浓淡相宜,清新飘逸,生机勃发,雅俗供赏,给人以明丽的画境和朴素而美妙的展示,加上深厚的诗文功底和道劲的书法落款,给人以美的享受。三十多年来,王凤年在画大幅创作的同时,经常从事小品画的创作。他经常探索在咫尺之间,也能营造出深邃幽雅的意境。由于尺幅小,他在创作时选材更精炼,更集中,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构图也极为巧妙而富有情趣。所以他画的小品让观众近观其质、远观其势,以得到审美的愉悦。其花鸟的形象、角度、动态、神情,真是精细、精到、精彩。如他的小品《野趣》、《醉沐春风图》、《墨香图》、《兰香》等备受观众的青睐和收藏家的欢迎。王凤年在创作写意花鸟时,十分注重笔墨的韵致。他认为韵致是笔墨的情调,更是一种生命的律动。他追求的是一种飘逸中的清雅之韵,水分饱和,笔线流畅,利用线与笔、水与墨、墨与色多次的叠加、重叠等有序的变化,使其笔情墨趣于淡雅中透着深邃,空灵中流动着韵律之美。这种淡雅飘逸的美感,源于画家对自然之景的深刻体悟和自然造化主客合一之后的真情流露,以熟练的笔墨表达出了一种由自然之神韵转化为审美意象与审美情感相互推移的特有之境。

水墨写意花鸟的用色,历来是一个难题,所以王凤年深知“色不碍墨”的重要性。因为水墨在宣纸上的无穷变化,乃是写意画的灵魂,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特有的宝藏。但大自然显现的色彩美的确又是诱人的,观众对此的审美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王凤年用色含蓄,从淡雅的水墨基调中使墨、水、色互相调合,渗透出一种新的色墨关系,并从中寻觅出变化多端的妙趣。他画中的色彩大多清雅沉着,而避免俗气、火气,尤善于在水墨中略施色彩,于若有若无之中构成画面统一色调。这种淡雅而又似乎随时变幻的用色方式,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新颖而特别的审美感受。
王凤年的绘画,正是一直沿着经典与纯粹的步调,不慌不忙、从容淡定地展开着,一如他气质中的清香。文人画的传统 ,事实上不是一种风格的递进,因为风格是个性的产物。这传统,是一种观察和品味生活的方法和态度。如陈淳、徐渭、八大、吴昌硕、齐白石,他们个性有别,因此风格迥异,但对于笔墨精神的解领却是一致的。

王凤年的花鸟绘画也正是在对前贤的承继中,如煲汤的嫩火、渐渐地散发出含和的味道与沁人心脾的幽香。在继承的路程上,他几乎是完美的上路。他从未因为视觉的强调而盲目地造型与描绘眼前的事物。恰恰相反,他始终以概括的语汇、简约的笔墨状括心灵的体验。因此,他笔下的家禽、蔬果、花卉与生活道具,无不删繁就简、极尽写意之能事,充满灵性地跃然在纸上。

如果说西画传统中的速写可以称作是对事物的概括的话,那么,王凤年的写意画、可谓是对生活细节与场景的升华。一抹胭脂 、两笔花青,于夏暑中的凉趣便扑面而来。其所作的经典小品,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像一首首哲理小诗,又如同置之座右的箴言,带给你视觉快慰的同时,又在你心灵深处经久不息。
王凤年用笔简捷,用色明快,其作品中绝无拖沓与琐繁的俗病。而且写处率真,意间空灵,在对大写意花鸟传统承继的同时,渐至呈现出自家的面貌与风格。这是王凤年能够特立于当代花鸟画坛而引起广泛关注的过人之处。

王凤年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在艺术道路上。他为人诚恳而耿直,画风纯正而激越,他在中国写意画的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求索着,而时代精神的春风又沐浴着王凤年的心田,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张力,显得那么昂扬奋发、生机勃勃。而王凤年常对笔者说,他距离大家的希望,距离自己的追求目标,还有很多路要走。无论是做人还是作画,自己要想更进一步,都必须继续伏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坚持不懈地再努力,锤炼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的文化和积淀,丰富自己的学识功底,还要不断寻找中国画中蕴含着的飘逸、洒脱、空灵、神秀、悲壮、苍凉、大气等艺术境界。笔者深信:王凤年一定会成功的。他已有了如此扎实的根基,又正当年富力强,他一定会有更多的佳作问世,他的人生与艺术也会走向更新、更高、更美的境界。
作者:何为(著名美术评论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