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被信任是怎样一种体验

不被信任是怎样一种体验

作者: 寻找Smile | 来源:发表于2019-08-19 15:33 被阅读0次

    昨天中午在坐午间门诊,听见门口有个小男孩一直在哭,仔细听了听,原来是这样的:由于某种原因,小男孩的妈妈和婆婆(或者奶奶)带他到医院就诊,也许是为了做肠镜之类的检查,需要清洁灌肠帮助其排出大便,此时已经时至中午,小男孩已经被灌了肠,接下来就需要等待他排空大便后做检查,可是此时孩子根本没有便意,着急的母亲在一旁不停的要求小男孩去拉粑粑,小男孩一直说没有粑粑,母亲越听越急,要求小男孩去做跳跃运动,必须把大便解出来,在母亲的逼迫下,小男孩越来越感到委屈,明明没有便意,非要自己去解大便,急的哭了起来,大中午的其他医生都下班了,其他门诊患者也都离开了,整个2楼走廊就只听见小男孩委屈的边哭边说,不想拉粑粑、不想跳…… 可是他的母亲也不依不饶,还是不停的说教,灌了那么多水,怎么会解不出来,你不解出来,我们就回不了家了,你解不解不管我事,但是医生要去休息了,你必须去解出来……诸如此类的话,还试图拉孩子去厕所,委屈的小男孩继续的哭着,旁边的婆婆(奶奶)虽然没有强制要去孩子现在去解,但是听话语,还是帮着妈妈这边的。

    听到这一幕,我虽然没有出去看一看究竟是怎样的一家人,但是从他们教育孩子的态度、方式、方法上为小男孩感到惋惜,孩子从声音、说话的逻辑思维来看,估计应该是5、6岁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非常能明白事理,道理都能听懂,孩子说没有大便,不想解,我们应该选择相信他的话,而不是一味的逼迫他立刻去解,这样孩子的内心和想法完全得不到尊重,现在他还小,反驳的力量也仅限于语言上的和用哭泣行为来表达不满,持续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长大,到了叛逆期,身强力壮,父母还是他的“对手”吗,在这样歪曲的道德观的灌输下,我想孩子的叛逆会来得更猛烈,待到他长到足够强壮,就是“反击”的开始,所以,“问题孩子”不只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也许是整个家庭的问题。

    从这个例子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个案例。那时候的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性格内向,属于做事踏实、憨厚老实的小孩儿。一次,学校组织去“月亮湾公园”春游,当我们大家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按班级排队准备上车的过程中,在路上,我被班主任高老师(至今难忘她的名字)拦截了下来,被叫到一边,开口的第一句“拿出来!”(当时的背景故事:前两天班级里我的同桌,一位女同学,丢了一百块钱,在当时那个时代,一百块钱也是很大一笔钱了(完了,暴露年龄 哈哈)),当时我就懵逼了,“拿什么?”一脸无辜懵逼的望着老师,“快点,钱藏哪儿了?”,我瞬间明白了,委屈的眼泪一下子就夺眶而出,我喊到“我没有拿!”,此时老师已经开始搜身了,那时候的小学生身上一般是不会带钱的,由于住家离学校太远,每天独自一人坐公交车来回,妈妈有时候会给一点零花钱,(几块钱)放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然而恰恰当天由于又是春游,我身上确实带有几块钱(大概十块钱),被老师搜出来,她更加笃定是我拿了同学的钱,到现在回想起来我还记得当时那个感觉,无助、委屈,然而还被老师威胁说“这件事不许告诉校长、家长和同学”。当时心里除了委屈,就是害怕了,被老师怀疑、威胁,连求助的人都找不到,也许是看我哭的如此撕心裂肺,老师也就放过了我,也许是想用这种威胁的手段找出元凶?但这样的方法好吗?正确吗?用一个伤人的手段来印证自己的猜测,我想这样的老师放在今天会事怎样一种下场?经常看到、听到有幼儿园被爆出虐童、体罚孩子,这样的事一但曝光,不仅老师,就连学校都会被媒体唾弃,就像前段时间成都某名牌私立学校的食堂事件一样,闹得如此沸沸扬扬,不要小看了媒体和网络的力量!

    然而,我想说的是啥呢,我们从小应试教育过来的一代,身上很多的菱角已经被磨的光滑圆润,就像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生产出来的成品都差别不大,没有了自己的特点、缺乏主见,拿我自己来说,以至于高考后选择专业时脑袋里都是一片空白、懵的,根本不知道选什么、怎么选,最后不得不遵从父母或者老师的建议,学了医学,工作后,发现其实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然而,也不得不从事着这份职业。所以,现在很多80、90后的父母们,也非常重视起孩子的个性教育了,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各种兴趣班,英语、舞蹈、画画、小主持…… 一个星期7天,甚至也不乏有小朋友7天都是兴趣班的课程,不知道这是一种反思后的崛起,还是跟风的程度大一点呢,毕竟每个父母都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这点,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区讨论!咱们留言区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被信任是怎样一种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as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