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周二
*在超市排队结账的时候,听见有人给我打招呼,扭头一看,家属院前楼的大姐就在我们后面。我也赶忙回应,“大姐,你也来买东西啊。”
我们一边排队,一边随意聊着几句。
我看见,大姐的购物车里,堆着薯片,蛋卷,巧克力,水果干,锅巴,瓜子等一袋袋的小零食,我竟然还看见了吸吸果冻。
我心说,“这大姐也快50了吧,好像孩子在外地,家里就她们夫妻俩。这两口子,还挺爱吃零食的哦。”(看看,平日里的我,多轻易的就根据自己看到的,某个时段的某个片面的表象,就在心里,对人对事开始了猜测评说。
怪不得,老师一直在说,我们确定,对于别人对于事情来说,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是真的,是实的么?我们能仅仅根据自己看的听的,就认定就认为,这人或事是怎样怎样的么?
还是多觉察自己,是否在妄加猜测;多提醒自己,“其实,我并不知道”。我们对人对事,也包括对自己,还是多了解,多核对,少些“我以为我觉得吧”。)
*可能是大姐看到我一直瞅她的购物车,看到我脸上那“偷笑”的表情。她指指那一堆零食,有点小尴尬的说,“我家姑娘上周回来休假,明天又该走了。要说她也老大不小二十好几了,可我总觉得她还是小孩,每次她回来,她出门,我总忍不住买一堆她小时候想吃的零食,也忍不住有事没事的就围着她转。可姑娘并不领情,说跟我们呆上三天,我看她咋看咋顺眼;呆上五天,我就开始唠叨找事儿了;超过一周,我就看她咋看咋烦了。”
我呵呵的笑出了声。(这话,我也跟我妈说过,一样一样的。)
“唉,你说说,这当爹妈的,能在孩子跟前落着好么?甭管孩们多大了,咱这心里,还是觉得他们只是个孩子,还是忍不住替他们想这做那的,忍不住为他们操心。”
大姐说着说着,语气里竟带了伤感。“她回来的这几天,我是变着花样的做饭,就怕她吃的不可口。嘴里虽然说着嫌着她这了那了,心里虽然盼着她去个大城市有个好工作好发展,可一想到她忙的,一年回来一两次,每次在家呆不了几天又要走,又不舍得还心疼她,光想让她呆在身边。”
*我随着大姐的话,也莫名的有点心酸了。
想起当年我在外地上学,每次老妈打电话,都能说出这边的天气情况。因为,她天天看的,是我呆的地方的天气预报。
想起我该毕业了,老爸老妈支支吾吾,小心翼翼,绕着圈的问我想去哪找工作。后来还是姨夫打电话给我说,他俩就想你回来,在他们身边上班。
想起……
一时间,脑子里冒出很多,父母对我殷殷关切的片段。
*回到家,看到孩子的东西,在茶几上。我正准备去收,孩子喊,“老妈,我自己收,马上就收,你以后别老动我东西。”
我换好了衣服,去阳台上拿东西,推门经过孩子房间。孩子又说,“老妈,你要是没啥事儿,别一会儿一趟的来我房间。”
我,我…
有点语塞,也有点苦笑。(得,这样的话,少年时的我,也没少跟老妈说过哦。)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父母一天天的变老。
再不舍得,总有一天,我们也得,放开总想拉着孩子的手。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站在孩子的身后,看着他朝外走的身影,一边祝福他,一边不舍他,心疼他。
*想起了那篇龙应台的《目送》,特特在网上搜了出来。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
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
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也是,对孩子,我们越来越发觉,不得不承认:
不必追,说实话,也追不上。
不必管太多,说实话,也管不了。
在微信文章里,看到过一段话,当时很有感觉,我还抄了笔记。
“任孩子去试错、受伤,
然后由他学着直到学会决定他自己的选择;
任孩子表现不佳,
然后慢慢让他相信他自己的力量;
任孩子远走高飞,
在心里留有牵挂;
任孩子有自己的生活,
接受他随着长大,不再那么需要你;
任你在孩子的生命中,
并不是那么重要……
这就是爱的退出和分离.。
感谢你因我而来,
目送你离我而去。
*是呀,对于孩子,我们是爸妈,也是一个陪伴者。
学着去做一个陪伴者:在他需要的时候,陪着他,伴着他,支持他,帮助他;让他说听他说,让他做看他做;信任他,认可他,鼓励他…同时,也在他不需要的时候,合体的退出,带着信任和祝福,目送他向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