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76章——【 圣人也会向现实妥协,严于律己、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76章——【 圣人也会向现实妥协,严于律己、

作者: 天道剧情 | 来源:发表于2022-06-25 11:08 被阅读0次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当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灵活的;人死以后,身体就会变得僵硬。

当草木生长的时候,也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之后,也会变得枯硬。

所以坚强、坚硬的东西一般都是死的,柔弱的东西一般都是活的。

因此:就算有强大的军事也会失败灭亡,树木就算很强壮也会被砍伐。

太强势、太逞强下场不太好,柔弱、宽容一些反而高明。

解读

        圣人也会向现实妥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本章和《道德经》第73章是相呼应的,可以参考第73章的解读。

天下万物,太强势、太强硬、太逞能、太要强是不好的。

“要强”和“自强”有区别。要强的意思为:好胜心强,不肯落在别人后面(老和别人去比),这是不符合《道德经》的。而自强符合《易经》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会顺应天道,默默地不断完善自我(只和过去的自己比),会有功德和福报。

老子少年时的启蒙恩师是常枞,他在老子去洛邑继续深造之前,告诫老子为人处世的道理:“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柔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到老年时,牙齿基本上掉光了,而舌头却完好无损,这就是柔弱长久、刚强短暂的规律。”后来老子又把这个典故讲给孔子听,孔子听了以后也认为在凡世间做人不能太强势,有时候也得向现实妥协,有时候也得迁就凡俗人。

有一位圣人(曾国藩),一开始就是由于不懂这个道理,吃足了苦头,后来改了就好了。

中国的圣人,根据名气排名,排在最前面的有“两个半”,一个是孔子(两千年一遇的级别),一个是王阳明(五百年一遇的级别),还有半个是曾国藩(三百年一遇的级别)。曾国藩有很多金句:“莫问收获,但为耕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不(升级)为圣贤,便(退化)为禽兽。”

曾国藩小时候,是一个实足的笨小孩,小时候通宵背课文,爬在房梁上的小偷都背会了,曾国藩还没背会,小偷等的都着急了,跳下来骂他:“笨死了,背不会、不睡觉,害得大爷我无法工作。”

除了笨,曾国藩还一堆毛病,好色、爱抽烟、脾气暴躁、常与人发生争执、喜欢聚餐胡吃海喝、爱看热闹(经常去菜市口看杀犯人砍人头)……按曾国藩年轻时的样子来看,不过是一个浮躁、逞能的毛头小子,那么他后来怎么就完成了内圣外王的事业呢?这和曾国藩坚持一生的一个习惯有关——写日记。

曾国藩从三十一岁起,每天写日记,从起床到睡觉,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记录自己的各种不足,有了错就深刻剖析。他不只记录下来自己看,还邀请亲友们点评他,他把自己的缺点和改正缺点的过程,完全暴露在众人眼前,让大伙儿一起监督他。就这样每天坚持逐步完善自我,自强不息,最终成圣矣。曾国藩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件事情,做一天不难,做三年五年也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哪怕用不着做一辈子,做一万小时也够了,也可以成功,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曾国藩在三十多岁时,觉得经过几年的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已经超凡入圣了,于是便以圣贤自居,不但直言上谏,同时还以高标准和高要求来要求别人,因此不受周围人待见,被很多人使过绊子,吃过很多大亏。他一度失眠,后来闭关思过,性格大变,终于“堕落”了。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做了调整,做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终于获得了成功。

曾国藩不“堕落”不行,不“同流合污”不行,因为中原官场两千多年来积淀的就是这种环境和文化。曾国藩写的书,是后来为官者必看的“圣经”,可是很少有官员能领悟曾国藩的精神,因为曾国藩虽然从表面看是变俗了,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是一个圣贤之心。

在糟糕的环境里,想当一个圣人也挺难。要么就别出山,继续隐居、无为(随缘、不攀比、不内卷、佛系生活)。如果要出山,那么有时候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这也叫顺应天道。

曾国藩是半个圣人,他的弟子李鸿章也挺有能耐,还想尽力挽救清国,要知道,当时腐化堕落的清国和愚昧的清国人几乎已经无药可救了。上天倒是给清国派下来几个有水平、有才华的人,由于清国不能重用这些人才,最后他们都成了清国的掘墓人。

曾国藩、左中棠、李鸿章、张之洞是清国晚期(晚清)四大名臣,有才华,有能力,办实事,私心小,忠君爱国,清国靠这样的人才得以苟延残喘。清国的掘墓人是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康有为很有才华,理想较大,比较忠君爱国,他主张的君主立宪制本身就较难实现,再加上操之过急就没有成功,他只能躲到国外、注重私欲,最终坑了光绪皇帝。袁世凯有能力,办实事,非常保守谨慎、圆滑世故,他私心很大,表面忠君爱国,内心保持中立态度,比较懂得顺势而为,他顺水推舟联合孙中山了结了清国。孙中山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不爱清国),他要推翻清国建立共和制国家,这在当时来讲非常难以实现,人们都觉得他是说大话、放空炮,送其绰号“孙大炮”。孙大炮有点像执着翻盘的赌徒一样。他最后成功主要是因为无意中顺应了天道剧情。当然,他没有私心、敢想敢干、百折不挠,也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如果你置身于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你觉得自己将会是什么角色?除了上面的角色,还有其他的角色可以选,比如:重自身而轻天下的慈禧,推动改革的皇帝,勾心斗角的大臣,贪污腐败的官员,麻木不仁的吃瓜群众,被功名利䘵驱使的炮灰,极易被煽动的义和团成员,支持康有为和光绪皇帝的老外,洞察一切、置身世外、修为自我的高人……

作者批注:如果历史再次循环,我想康有为肯定不能再坑皇帝了,要慢点,明白天道,踩着天道节点走。像孙大炮这样的,不可取,因为折腾一时爽,过后就天下大乱了,百姓遭殃,生灵涂炭,有损功德。袁世凯那种太阴险,不用阳谋,不光明正大,不是正道所为。

君主专制和一党**其实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一姓世袭,一个是多姓禅让,朝鲜就是标准的二合一。因此,在类似的社会环境,进行康有为式的变法(改革)是完全适用的。当时慈禧实际也支持变法(改革),就是不想让变得太快,影响到自身的利益,妄想继续独占各种红利。但是大势所趋,天道剧情不可改变,天意不可违。拒绝了轻和的变法(改革),就会有更猛烈的变法(改革)到来。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76章——【 圣人也会向现实妥协,严于律己、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

  • 与生活和解

    妥协。 不是谁更善长, 亦不是谁更惯于, 而是人的终极选择。 向处境妥协, 向病痛妥协, 向命运妥协, 向时光妥协...

  • 向现实妥协

    “啪!” 上司一巴掌重重的拍在办公桌上。 “我再重申一遍公司制度…” 这种像裹脚布又臭又长的会议,每个月不知要开多...

  • 你是否会向现实妥协?

    中午做饭期间无意间看到了一个被系统推荐的抖音内容,视频里的主人翁老实说,不好看,可内容的点赞和评论都是几十万,好奇...

  • 你会向现实妥协吗

    昨天和朋友聊天,第一次把公众号推给身边的人,两个人吧啦吧啦的说了好多,不知什么时候扯到的关于以后。 以后,以后还远...

  • 黑暗

    向星辉妥协,向月光妥协,向晨曦妥协 也会败在火的利刃下,黑暗,却不肯向一朵花服软 它铺开笼天罩地的黑幕,以为能淹没...

  • 《道德经》没有权威

    关键词:道德经解读 解读《道德经》没有人敢称权威,老子也不行。 今天的菜单: 《道德经》一折。 解读《道德经》,没...

  • 《道德经》读书笔记(26)

    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启《道德经》解读新视角。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五十一」圣人无常心》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解读。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妥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会开始学会妥协,不是那种被现实打败的无奈和服从,而是在自我和家人之间,选择了向家人妥协。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终极解读第76章——【 圣人也会向现实妥协,严于律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di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