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舒

这段时间,《诗经》,《楚辞》读了一些,今天开始读《汉诗》。
《汉诗》后读什么呢?打算读《魏诗》。
总是给自己制定如此辽阔的读书计划,想想,都有些好笑。
这个世界太喧嚣,只有在阅读世界里,心才可以静下来,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
先囫囵吞枣,然后再挑拣对胃口的细读。
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却越读越有意思。
读诗,遵循我一贯的做法,还是先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公元前195年,即刘邦在位的最后一年,他东讨淮南王英布后,西归京都长安途中,经过他的家乡沛县,邀集父老子弟饮宴。在宴席上,刘邦作了这首诗。
全诗仅有三句,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写历史,写刘邦十几年来南征北战的历史;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写现实,写十几年历史发展的结果;最后一句写未来,写作者的展望与理想。
刘邦于公元前209年起兵于沛,转战十四年,入咸阳,降子婴,战垓下,败项羽,此后,又一连俘臧荼,诛韩信,除彭越,灭英布••••••
终于平定了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大帝国,达到了他一生事业的巅峰。
但是,此时虽然海内已经统一,而太子刘盈仁弱,北方匈奴强悍,分封的同姓王又将成为内部的隐患。刘邦深感创业艰难,守成则更不易,因而热切期望有一批勇猛的将士,来固守四方的国土,巩固汗王朝的基业。
可见,这首诗不仅概括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凝聚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情,而且总结了他一生的实践和理想。
这几句诗虽然短小,却气魄宏大,感情深沉,风格雄壮威武,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苍凉的意味,蕴含着极其复杂微妙的情绪。诗里充满了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帝王对国家前途的深思远虑,还有对未来发展不可预料的惆怅,也有对自身未来点忧伤。
短短三句诗,盛载了如此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而内容与形式又统一得如此协调自然。
唐代诗人陈陶,路过刘邦写《大风歌》的歌风台遗址时,曾作诗云:“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明人胡应麟誉《大风歌》为“冠绝千古”之作。
可见,刘邦谈不上是诗界的英雄,《大风歌》却是英雄的诗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