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我们都很熟悉,对,他是第1个活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进入卢浮宫的人。也是一位高产的画家,一生作品多达3.7万件。在感情方面,他也不负众望是站在渣男的峰顶的人。咳咳,有点跑题了啊。在这里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像毕加索那样斩获世人的赞誉,但是谈恋爱就不要碰到这样的人了。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幅风格奇特的大头贴作品。

这幅作品是毕加索在1909年到1910年间完成的《安布鲁瓦茨弗拉德的肖像》。是不是感觉人物碎裂到难以辨认?毕加索一定和这位安布鲁瓦茨有仇吧,要是这么说,那毕加索立体派时期的作品都和被划的人是有仇的吧,都把他们撕成了碎片。
评论界对于毕加索这样的话都有一个一致的评论,就是他的新尝试,取消了对背景和前景的区分,抛弃了透视法。这里画画再多说一句,其实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对毕加索的影响。塞尚他的作品,就是不管在画主题的时候,不管在画的主体和背景上你都能让你看到清晰的笔触,一些专门加了重颜色的笔触的痕迹。我们也看到赛尚的画实际上是在和传统的透视法做抗争,他创造了一种画面自己的平衡。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毕加索他的拼贴作品。


毕加索使用报纸、墙纸、木纹纸等材料,拼贴出不同形状的块面。因为立体派的作品比较抽象,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欣赏这幅作品,它的左边是用一块报纸表示一只瓶子。印有木纹的纸,则代表着一把提琴。通过手绘勾画的线条,将看似毫无关系的材料拼贴在一
起,产生独特是视觉观感。
这种拼贴的艺术语言,可谓立体派绘画的主要标志。毕加索曾说:“即使从美学角度来说人们也可以偏爱立体主义。但纸粘贴才是我们发现的真正核心。”
“我们试图摆脱透视法,并且找到迷魂术。”
“我们从不根据素材的字面意义使用它,而是脱离它的习惯背景,以便在本源视觉形象和它那新的最后定义之间引起冲突。”
“我们就是要让人思考这种离奇性,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孤独地生活在一个类似空间里。”
毕加索作为我们理解拼贴画的时候最重要的第1位艺术家。你觉得他给到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花花想说一点想法:
概念就是用来打破的,出圈这个词就很酷。
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在毕加索他们做拼贴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作品形式是为主题服务的,这是他们没有去攻击的一个点,也可能是留给他们的继承者去推倒的一面墙。但是,这一步的进步意义本身就是非常大的,不同材质和不同主题的印刷品们,新的语境而遇之后产生很独特的化学反应。这正是实物拼贴所不能被取代的独特价值所在。 这可能就是我们觉得拼贴画还挺酷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