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热未至,寒已消。一直躲在舒适圈的我,终于趁着休息日开启了今年的第一次慢跑。
翻看了自己2022年发的朋友圈,去年3月11日开始了第一次户外跑步,公里数6.11。两相比较,差距显然。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12月至今一直迈不开腿。总觉得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来。看着天翼跑团的跑友们已经举办了第五次例跑了,一个个都在坚持跑步,心中羡慕不巳,可是行动上一直跟不上想法。总结一下,主要有这两方面的原因:
一、跑步引发猝死案例太多
近一年来,因为跑步引发的猝死案例举不胜举。华为高管丁耘连续跑了28公里,突发疾病离世,年仅53岁。山西财经大学女大学生跑步时猝死。安徽高一男生跑步时猝死操场。这些案例一直在给世人警示作用,让我们跑步时要注意自己的心率。而经过我自己长期的测试,每次跑步时,如果速度加快的话,心率会一直飙升,高的时候可能会达170以上。只有放慢速度,才能使自己的心率放慢,达到有氧运动的标准。在我看来,跑步时如果掌握不好自己的心率,那就是一项危险的运动,不如以散步或者快走来代替。
二、生理机能恢复得太慢
疫情后,又感染了一次感冒(有可能是甲流,未去医院确诊),高烧达39度以上。让自身的免疫系统再一次受创。现在的我,有时大腿肌肉会有些抽抽的酸痛、肩颈的酸痛随着天气的变化,时轻时重,重的时候会引发头晕。白天工作时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头疼头晕时会按着自己的太阳穴,感觉这样会减轻症状,舒服一些。晚上也会时不时有失眠的症状,睡睡醒醒,很难再有一觉睡到天亮的好事。不知道是更年期症状还是新冠后遗症,但总之是生理机能在下降,且病后康复在减慢。
昨天跑步时,感觉速度比以前慢了很多,而且腿脚很重,抬不起来,只能慢跑。心率基本控制在150以下,不敢让它再往上升。所以是循序渐进式的,先从走路开始,再快走,快走一段后才慢跑。跑完后回家洗个澡,感觉周身通畅,可能气血和代谢加快了。昨夜睡眠还可以,早上到7:24分才醒,还困到爬不起来。不管怎样,还是要坚持跑下去,不求配速,不求公里,不求用时,只为了让自己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当下,面对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