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听公司boss灌输得太多了,以致于我对商业化有了重新的理解。我一直都不知道如何用一句最核心的话去描述如何衡量个产品的好坏。现在也不知道,但某种程度上,用商业化的好坏去衡量产品的好坏我觉得是ok的。等等,应该有个前提,即是是对一个本身极其重视用户体验的产品或运营来说。
举个典型例子,Apple。无论产品硬件本身还是软件方面,苹果都是最球顶级重视UE的公司。但一个重要事实是它也是全球利润最高的产品。高营收保证了各个方面的正常运转,才造就了iphone。
实际例子(简单思考):参照豌豆荚风向标那篇文章,在搜索页里做如下处理:用户从首页点击搜索后进入搜索页。光标热点从搜索页的搜索框里拿掉,改为首页点击搜索后直接展示搜索页。搜索页内全部以卡片形式展现,一条条卡片对应一个热词。根据广告offer,选出适合的形式夹杂其中。例如最近热词火车票,有一款广告offer,名字叫“A”。那就把A的图片或其他A相关的图片做成banner图,外面写火车票。由于二级爆款效应,一旦用户点进来,那么点击安装这款应用的概率会特别高。
随便写写,干活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