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妈妈,你给我讲故事!"
母:"好的。你把办公室门关一下。"
女儿,边向门走去 ,边问:"我不关门,你给不给我讲故事?"
妈妈露出一份无奈的笑容,回答道:"讲呀。"
此时,跑到半途的女儿,立即作出回应:"那我不关门了。"
面对如此等价交换的孩子,做父母的该如何引导?值得研究与反思。
虽然,这个孩子在妈妈温柔的恳求下,还是关了门,但多少还是有些不情不愿的。
个人思考:如此情境,我以为大都因家庭环境所致,有早熟倾向的姑娘,也许在环境中习惯了"交换",喜说爱问的小姑娘,已经熟知这背后的"潜规则"——目的性明确。
父母应如何应对呢?很显然,这位妈妈对女儿试探性的问题肯定的回答,是智慧的。但,我们怎么更好地巧妙引导孩子主动愉悦地做事,还有很多改进提升的空间。
是否可以交流以期待达到这样的共识:让孩子明确"妈妈给她讲故事"与"为办公室关门"完全是两码事。妈妈是爱女儿的,绝对不会因为女儿不关门,就不给她讲故事;自然,"关门"是孩子已经具备的能力,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不应以此来成为换取"妈妈讲故事"的筹码。
理论如此,但如何有效地交流,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每个智慧父母不断地去学习,去实践。
女儿:三岁,幼儿园小班。能说会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