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一阶》课后分享
07.16号在哈尔滨结束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初级课程,我信心十足、满心欢喜的期待着10天后高级一阶段的课程。相隔10天,我利用了碎片时间梳理了初级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对高阶需用到的执行师相关内容(ABC法则、EMBA、检定语言模式......)做以温故!(哈尔滨平台东睿院长组织了课前沙龙,可惜我错过了,自行补习)可以说:“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成想,我在课程的前一天,突然高烧-38.8度。喝水、吃药、睡觉,体温仍居高不下……自语:这是什么节奏啊!以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怎能耐受的了如此高强度的课程?!难道开在家门口的课程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不,不行”!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就拖着疲惫的身体和迷糊的头脑结合着之前加持在体内的动力和信心走进了高阶的课程,迷迷糊糊的听着课程前半段的内容。当进行到上午第二拍分组对练(分组讨论)时,我清楚的记得我的身体变化,体温下来了,全身冒冷汗,四肢酸痛......直到现在我仍然尚未康复,试问: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持我能够将如此高强度的课程坚持下来?!
《 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一阶》课后分享在课程中,我对分组讨论、集体整合【问题行为产生的机制】这一拍,感触特别深!孩子出现的各种偏差行为的背后都是源于早期经历中的一大共性:“缺爱、缺认可、被忽略、被控制”!在中国传统的教导孩子的模式里,家长以“权威”、“什么都知道”和“你受我管”的态度对孩子,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完全的被动;家长又以“恐惧”、羞愧感”和“犯罪感”来推动孩子。待孩子13岁左右,到了独立的年龄,他就会爆发出来,想法设法的利用各种偏差行为来向家长展示自己的威力、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哪怕是负面关注),并宣告“自己独立了”!而那时候,家长常常束手无策,陷入“没有办法”的恶性循环之中……(你现在犯的愁,都是你当年犯的懒)
通过系统学习,将行为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冰山的形式呈现出来时,我知道一切都不为过……真正要教育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家长永远都给不出,她们未曾拥有的东西;家长童年的缺失会转嫁到孩子身上来满足自己......唯有学习才能看见(知道),唯有疗愈才会平静!做为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单凭这一点我就赚到了。过去,亲子关系不尽人意的地方,觉察到,我会加倍补给心理营养给孩子;现在,全然的陪伴孩子享受在每一个当下(运用所学知识);将来,坚定的走在正确的育儿道路上,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敞……定会:“我好、你好、世界好”!这是不是每一位同修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共同的目标呢?!对了,还有价值的扩大和转移!—即体现自我价值,成为爱的使者!(我是爱,传递爱)
《 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一阶》课后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