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地球和地图
【研讨内容记录】
本章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起始点。学习地球的相关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中的经线、纬线、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旋转中心、地理意义等,让学生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的大体状况。作为初中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地球的宏观介绍。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为后面的学习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内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内容的相互连贯。
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经线和纬线”,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经纬网,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球的运动和常见的地图的使用。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券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2、理解经纬度的概念;掌握经、纬线 0”线的确定:掌握经、纬线度数的变化规律、度数范围:常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与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掌据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3.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学意义。
4.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会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掌握地图上的三种定向方法。
5.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约3课时约 1 课时复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约2课时
第三节 地图约3课时
【小结或反思】
1.总结上学期集体备课的得失。上学期总体能够按照教学进度进行集体备课,效果非常好,取得了优异成绩;发挥了老教师的经验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很快;个别课表有冲突希望本学期一定要调开;注重在知识点提纲梳理上进一步精确精炼,在习题上进一步精挑细选,进一步提高精致化要求。
2.本学期继续发扬集体备课的“四定五备三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备教材备课标备教法备学法备习题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让集体备课更加富有成效;
3.注重在集体备课中大力培养年轻教师。被学期又更新了教师组成,两位老教师离开备课组,加入一位新教师,需要年轻教师更多的挑起重任。
4.探索形成“两先一创”集体备课教学模式:先周集备、先听后上,争创精致化优质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