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的启示

读书的启示

作者: 山东董纯 | 来源:发表于2022-11-20 23:54 被阅读0次

    第一,啃读教育经典,夯实理论基础。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的发起人,小尘老师啃读《教育的目的》写下了三十万字的读书笔记,佟生老师、王金祥老师,每天的读书笔记都在三千字以上,他们的读书笔记不是干巴巴的用理论解释理论,而是理论联系教育实践,有了悟有反思,正如春华校长所说:“阅读是思想的根,引导为我们教育在场的实践和反思。”例如去年我主要研究的是家庭教育,所以我的书单有一部分是跟家庭教育有关的书尼尔森的《正面管教》、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张文质老师的《教师的使命》、《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奶蜜盐》等,有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积淀再来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中的家庭教育部分,就能很快的理解其中的理论了。再来分析小和、小t等问题少年的故事就不会流于行为表面,而是深入研究其家庭结构和成因,分析起来也能找到理论依据。

    第二,研读专业书籍,采撷他山之石。正当我被厌学、早恋、自残、报复等棘手问题整的焦头乱额的时候,有同行者给推荐了前辈王彬彬老师的《危险的十三岁》,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果断下单。随着阅读的深入,从彬彬老师书中叙述一个个危险13岁的案例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班孩子身上的影子,但庆幸的是我们的孩子的沉沦的还不是很深。同时从彬彬老师的深度案例剖析中也发现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父母对学业的焦虑,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不恰当的管教等错误的教育理念是形成孩子问题的根源。作为班主任我应该有专业的知识去帮助孩子,引导父母跟孩子正确沟通。

    在读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时候,看到这样一段话: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我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是要读别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在书中找到对自己生活的说明,解释很认真,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读书,最终的目的是为我所用,把知识变成身体记忆,有人说,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忘却之后所留下的身体记忆。我们读书也是这样,要把知识内化为身体本能,让知识沉浸到骨子里,表现在行为举止中,让自己更加睿智。所以对于小t的各种情况我选择以柔克刚的智取,而不是硬碰硬的两败俱伤,既增强了自己的专业业务能力,又潜移默化的磨练了自己的好性情。

    第三,跟紧专业团队,汲取前行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想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很难,好在有一群志趣相同的人一起行走,互相鼓励互相督促,为了提高自己的读写水平,就要跟着团队一起读写。这一年里我给自己报了好几个班,加入了多个读写组织。把自己的网课安排的满满的,张文质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新网师选修课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等,即使本学期没有担任班主任但依然选修了新网师班主任成长课程。参加教育行走,我遇见了好多大神一样的优秀的前行者们,是他们教会了我读书的几种方式:加入新网师跟随跟学校生命拔节团队读《未来教师》,七天时间啃读,每人完成了近万字读书笔记。作为主持人还组织了一场线上读书分享会。

    读王维审老师的《觉着为师》系列,我找到了叙事者团队。每周一篇教育叙事写作,每月共读一本书外加一篇读后感,偶尔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加入叙事者团队以来每个月都会有一到三篇教育叙事被评为优秀。小小的奖状含金量不高,含心量却很高。用心之作得到肯定就会激发无穷的动力,每天不管再晚也要把日更更完再睡觉。日子尽管忙碌,但我却觉得过得非常的充实。今年暑假跟着孙国香老师一起进行30天思维拉练,每天一篇2000字的投稿文章,最终收获了写作的新芽,《把休息时间还给孩子》在9月份的《德育报》报上发表。尽管是报刊类投稿,但是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一个人走得很慢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抱团成长,生命拔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pi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