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读村上的自传《假如我是小说家》,有时候是在周末的午后,缩在沙发里;有时候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一手拉着扶手,一手捧着KINDLE。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是一个很落后潮流的人:看不再大热的影视剧,不追时下流行的作家。我也从来不觉得与社会脱节,大部分时候随性地活着。只是当我某个时间点,以前闪过的念头飘过脑海,我会立刻行动;或者在某个特别的时刻,看到似曾相识的作品,会特别找出来拜读。佛系点来说,如果它和我有缘,我们迟早会相遇。如果此刻我们错过,那一定是时机不对。
村上春树是一个说烂了的小说家,很多人都说喜欢他的《当我在跑步的时候我在想什么》,若干个朋友在公开场合推荐过这本书,虽然我到现在也没有想看的强烈欲望。翻开他的自传,大概是因为在公号【改变自己】上看到一篇文章的某句话,觉得有意思,就找来看。自传相对于村上的小说,让我更加近距离从他的文字里看到一个真实、不拘泥、充满烟火气、敢于自黑的村上春树。
村上的工作是孤独的。他一个人常年伏案写作。清晨起床,每天花费五到六小时执笔写稿,大家可能会对一个完成好的作品发表赞美声,但不会特意去评价这个写作的艰辛过程,而这其中的孤独和坚持,都是由写作者自己一人承担。坚持写作是孤独的,尤其是对于没有持久力的人来说,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着写着就跑偏了;时不时感到厌烦,心生倦意。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不知道怎么面对真实的自己,写出了真实感,我又该如何面对自己人性里的贪、嗔、痴?
养成基础体力,保持写作的持久力,是村上建议的一个办法。他具体的做法就是每天雷打不动地去跑步,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坚持了三十年。我们年轻时候可以挥霍充盈的生命力,无论怎么驱使肉体,体力也容易在短期内快速恢复;然而随着年纪渐长,爆发力下降、持续力下降、肌肉退化、赘肉增多。随着这些,思考能力、思维的敏捷度也会丧失。获得坚韧的体力,让体力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自己的友军。
One day at a time, 一日一日,扎扎实实,就这样,不打乱节奏地,将一个个未来的日子拖到身边,再送向身后。一天是一天,没办法把两三天一下子归拢为一。一开始我们或许都不懂坚持的意义,但这样默默持之以恒,时候一到,我们心中就会萌发出“什么”来。
最近断更的一个原因是,发现突然没有东西可以去写,不像以前,可以挖掘到生活的不同面。大概是因为心不够透彻,太多杂念。这些心思意念让我缺乏对生活的感知力,只看到糟糕的一面:坏情绪、不如意。
我对生活的感知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流失的?那种因为一天喝够了8杯水的开心,上班赶在最后一分钟挤上地铁的庆幸、睡饱起床风雨无阻晨跑5公里的满足和充实,好像都离我有点远了。对于这样丧失对生活美感的感知力,我恐慌的。如果活着不能感受到美和快乐,那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心灵的混沌每个人都有,我心里有,你心里也有。有时候我不想以什么肉眼可见的形式具体展示出来:发动态宣泄、甚至是在这里以文字的形式宣泄,我都是不太愿意的,不想写出来给别人看:“看,我心里的混沌有这么大呢。”渴望被关注,渴望通过展现自己的生命力而获取关注,有时候会让我自己觉得幼稚可笑,虽然我经常做一些不理性的感性情绪的发泄。
成年以后,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周转游走。我们渴望链接到更多的人,从别人那里攫取更多的安全感,以为这样就会收获内心的快乐。不满足、欲望的求而不得,让我们心生混沌,内心充满各种心思意念。邂逅那些心里的混沌,只需要静静闭上眼睛,独立下降到意识底层。直面哪些混沌,真正的混沌也是值得严肃对待的,而它们不在别处,恰恰那里,潜藏再我们脚下。
邂逅混沌,从内心收获前行的力量,做一个习得性爱人。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第26/365天;
距离30岁的倒数第1655天。
上一篇文章:一碗面引发的吃货的怨念
注:点击此处即可浏览本文在微信公号【嗑瓜子的大蛋】(ID: Danahuibaofu)同步发布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