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影情怀
影片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定历史常识的人,无需赘言,就能明白当时的环境下,物质和娱乐的双重匮乏,集体看电影是村民和工人们仅有的娱乐。
一部电影能看上无数遍,是因为没有别的片子可看,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供消遣。与其说他们迷恋电影,不如说他们珍惜那仅有的轻松时刻。所以备受尊敬的老放映员范电影才会说,你放一夜,他们就会看一夜,不在乎你放什么。
一起做一件事情,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有些可望不可即了,所以说这部影片承载的不仅是那个年代的回忆,更是我们爷爷奶奶那辈、爸爸妈妈那辈以及自己这辈童年的回忆。
第二,父亲对女儿的爱意
张译饰演的逃犯是影片最核心的角色,他历经千辛万苦,看到新闻纪录片里的女儿一秒钟的画面后,悲痛而小声地自言自语:这么小,为什么要和别人争扛面带呢(大意,非原话)?心细的人大概会疑惑,这么说仅仅是因为心痛女儿太辛苦吗?那个年代不都是这么辛苦地活着吗?
如果联想到他为看女儿这一秒钟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之后他为拿回女儿的一张胶片而挣扎的样子,关于电影没有拍出来的部分,也就豁然开朗了,尤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张译出狱后,没有去找女儿,而是去找胶片。
这个父亲一开始奔跑在空旷的沙漠之中,接着为了一卷看似与他无关的胶片,穷追和他一样落魄的女孩一夜,然后又为了“抢救”受损的胶片,积极出谋献策,动手帮忙,甚至不惜为此暴露自己的身份。
别人帮忙“抢救”胶片是为了看电影,他是为了胶片里女儿一闪而过的画面。父爱之下的韧劲和牺牲,同其他人对看电影的集体狂热,构成反差的张力,从中流露出的是对个体情感的放大和尊重。
这里说的放,还不是指放电影,而是放张译饰演的角色死活要看的新闻片。这是当时电影放映的一个要求,在正片开始前,需先放映介绍近期全国发展建设情况的新闻纪录片。张译从监狱逃出来,唯一的心愿就是要看这期的新闻纪录片——有人写信告诉他,片里有他女儿的镜头。
第三,刘闺女需要电影活的有希望
刘浩存饰演的刘闺女对电影的需要更独特,她把电影真的物化成12.5米的胶片,反而对电影的内容不太在意。
片中张九声问她为什么不去看电影,刘闺女回答她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刘闺女反而更关注电影带来的现实价值和未来的价值。她要胶片给弟弟缠灯罩,因为弟弟学习好,只有缠好灯罩不伤眼睛,弟弟才能继续更好学习。
四、 张艺谋导演对于电影的热爱
看完觉得,只有真的热爱电影,才能拍出这部电影一秒钟。这部电影之纯粹,几无配乐,镜头调度也十分克制。纵然删减可能让电影失去了一些力量感,但是也让电影变得更纯粹。简单的故事下充满着创作者对电影的热爱。
题外话:
在这部电影首映式上,观众问导演为什么张九声不直接去找女儿,而是从胶片里找?听到观众的提问,张艺谋只是犹豫的看着电影中的男主角,张艺谋无法坦白的告诉这个观众,其实电影中的这个女儿早已经死了。
人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的命运下,很多人都是身不由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