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可以说是张艺谋导演回归自我之作,他的东方浪漫主义情怀和西方悲情主义构架,配上匠人级的细节把控,堪称佳作。
《影》最让人沉浸其中的是色彩和意境。
张艺谋是色彩运用的高手,《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都富有色彩冲击力。
《影》则是另一种极致,除了血之外,其他的都是黑白灰,张艺谋用绝佳的镜头语言和上乘的美学功力,从色彩、服装、布景、构图等各方面,营造出了极富浪漫悲情主义的意境。
这种意境是东方的。
本来,中国的水墨画是从来不画人物或风景的影子的,但在张艺谋的手里,水墨的意境却变得最适合表达东方“影”的概念。
这意境来自于通篇匠心般的营造。
雨水下布上了太极八卦,太极八卦里阴阳变幻,阴阳相斗中琴瑟合鸣,乐曲激昂处是运筹帷幄中,多端诡计假借“君子之约”,阴谲的沛伞与至阳的孤刀相争,伞和刀的舞动,像极了挥毫泼墨里的酣畅。
影子身后始终有本尊的阴影,如影随形。
无数的细节,表达了唯美的东方意境,传递了导演内心萦绕不散的水墨画卷。
本来这就够了。
电影是“高能量密度”的艺术形式,我们从中得到足够的信息或者意趣就好了。
但咱们的观众总是对电影的故事有要求。
姜文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电影观众被惯的非得看一故事。”
张艺谋说,“故事不太好,已经成了影评人无往不利的武器了。”
说归说,被骂的多了似乎自己也有些心虚,好像一定要讲一个故事,或者证明自己会讲故事。
于是,这次的《影》就费尽心思要给大家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因为要表达的信息实在太多,就不得在人物和情节交待上做一些取舍,于是在妥协中,故事完整却并不讨喜。
电影表现人物,通常都想直击人性。你想,就连欢快的《泰囧》都想表现“中年危机”的人生主题呢。
《影》想说的是什么呢?是命运。
这不难理解。在那个战乱年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沛王王位不稳,又想收复失地,就要隐忍而毒辣;长公主被迫和亲,违抗命运,只有以死相争;都督子虞病入膏肓,却依然醉心权谋与杀伐......
影子呢?一个从八岁开始就被囚禁,用来做影子的人,其命运必然悲凉。
而《影》为了“讲好故事”,非得把“影子”境州不逃跑的原因归在本尊子虞的夫人身上,是牵强的,这使得俩人的感情发展交待的反而不清不楚。
其实,境州不逃跑,也是因为命运。
深知必死,却无可选择。对小艾的小爱,甚至对母亲的思念都只是一种情感寄托罢了,命运的屠夫不会松手片刻。
影片最后一幕,也让人产生遐想,他是真的绝境得生了吗?
本来观影者大可自行感悟,在“莎士比亚式悲剧”中体会“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但却非逼着导演把故事讲好,然后继续批评“故事一般”。
另外值得说的是演员。
邓超的演技早在《烈日灼心》里就得到了证明,这次也没让人失望。
一人分饰两角,把两个人不同的心理和性格表现得淋漓酣畅。台词、身形、动作、语势和语态,无不让人赞叹。邓超和孙俪的对手戏,邓超的表现也几乎让我忘了他俩是夫妻。
稍有遗憾的是,有用力过猛的嫌疑,有一种为了演得不同而不同的感觉。
配角里,郑恺演的王,给人一种昏庸得太假,阴险得太浮夸的感觉,一开始就把自己想要坐稳王位,想要利用所有人的意图写在了脸上。
难怪子虞会察觉,并反过来把王作为自己的棋子。
其他配角的表现中规中矩,一位小花表现的蛮惊艳,尤其是打戏,打戏里的文戏最易出彩,她也是完爆了打戏里的对手鲜肉吴磊。
另外,要夸赞的是配乐,在大荧幕前听这样的电影配乐是享受,不多说,却电影院听听吧,入围金马奖最佳配乐,实至名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