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在教科书中分为两大部分:
个人对他人,群体,社会的认知,
和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由于“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在之前的课程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如囚徒困境,服从实验,本课和下一课更多是关注在个人对自己,他人,群体,社会的认知和偏见。
问题一,六度分隔理论和心理学有什么联系?(提示,参考第13课)
接下来,讲述几个效应,
spotlight effect焦点效应
你以为自己生活在聚光灯下。
个人理解,个体倾向于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或者说相对于关注别人,每个人更忙于对自己的关注。所以想做什么就做吧,别怕出丑,没有人关注你,或者说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多人关注你。
the transparency effect透明效应
你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透明。个人理解,
1,每个人都是天生说谎者,(之前有一课提到说谎是进化形成的本能,大猩猩用毛发树立来欺骗决斗的对手,假装自己更强壮),你的思想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明显,或者说,正是因为透明效应所引发的心虚,导致谎言的失败。
2,你的思想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明显,所以在讲故事,回忆,复述,笑话时,要充分考虑到听众的背景,经历,认识的区别,而进行足够的铺垫。没有人有读心术。我们倾向于过分估计听众的理解程度。
Lake Wobegon effect乌比冈湖效应——自我感觉良好
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自身的实际水平,或者说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bias).问题二,请问上述三个效应/偏差有什么共性
可能的原因:
1生活里听到的赞扬多。
2评价自己的时候是根据某一个方面
3积极增强的方法,使你觉得自己棒
接下来,
Cognitive DissonanceTheory认知失调理论
首先要讲confirmation bias证实偏见。
人们更倾向于从信息中验证/证实自己的固有信念,认知,而不是证伪。比如你是左倾,你会倾向于从一堆杂志中挑起左倾杂志阅读。你喜欢布什,就会只关心他的好消息,忽视负面信息。你相信中医,就会只关注证实中医的信息,不信中医就只关心证伪的信息,只有一些牛人,才能兼顾双方的证据并作出客观的正确的判断,比如孙中山,比如鲁迅,比如我。。。
课上提到关于confirmation bias的巧克力豆实验,很有意思,可以试试,很简单。有三颗m&m,不同颜色,比如1,2,3
然后让对方,在1和2中挑一个吃了,比如对方挑了1号
然后让对方,在剩下的2和3中挑一个,绝大多数人挑3号。(实验对象,包括大学生,4岁小孩和猴子)
——因为第一次选择的时候选择了1,为了合理化自己的选择,就会把贬损2。
问题三,请试解释上述实验和confirmation bias的关联
大意是当一个人自愿的处在极为荒唐的处境中,大脑会自动形成一个貌似有理的幻觉解释。
比如,呆伯特:为啥你还在这个烂公司,低薪,高压,老板笨?
员工:为啥啊,这太荒唐了,一定有原因的。。。。
员工:我知道了,因为我爱这份工作。。。
认知失调理论在现实中,有各种不同的体现,
比如,在欧美的大学,在加入一些学生社团,有orientation(定位)的过程,一些体罚,整人的小活动(电影社交网络中也有提及),事实证明,经过这些折磨的人对集体的认同度更高。
比如,在选举活动中,有一部分是无偿义工,但是在实验中,给其中一部分人薪水,最后调查表明,无偿义工,比有偿工作人员更热爱工作。
再比如,两组孩子学画画,一组给予物质奖励,一组没有。长期表明,有奖励的孩子更加认为画画无意义,他们学画画只是为了奖励。没奖励的孩子,更加倾向于热爱画画。
问题四,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认知失调理论和问题二的答案有什么关联?
讲完对自己的看法规律,再看看个体对他人看法的特点:
1,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基本归因错误。我们在评价他人时,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两个随机试验者,投硬币决定一问一答,提问方问一些很个人的问题,“我的狗狗的名字是什么,我家有几个卧室。。。”,回答方,一直摇头说不知道,不知道。整个过程由一群观察者旁观,最后让观察者根据自己的感觉,评定双方的IQ,提问者的IQ相对较高。显然,观察者把“不知道,不知道”的原因,没有归咎于环境,规则,而是归因于个人因素。
归因错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把演员的角色和演员本身混淆起来。比如,Friends里有一集,一个美女观众,把Joey的医生角色和Joey混淆了,一直坚信Joey医术高超。
不同的文化对归因错误的影响也不同,在一些东方文明中如印度,更多的是注重情景的影响。从名言中可以略知一二,“时势造英雄”vs“性格决定命运”。
问题五,想象一下,在不同归因的文化中,新闻对杀人犯的报道有什么不同?
2.我们喜欢的人的特点,注意这里有个前提,之前爱情那课也提过了,在所有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Allotherthingsbeingequal)
2.1空间距离,我们更倾向于和近距离的,天天看到的成为好朋友。
2.2熟悉度,或者说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
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themereexposureeffect)”。不仅仅是人,图片,照片都有类似现象。
2.3相似度,类似的人更加彼此吸引,同时好朋友之间,会变得更加相似。婚姻也是一样,男女相似度可以预测婚姻的成功性。
2.4最后,所有人都喜欢面容姣好,帅哥美女。
问题六,为什么面容姣好,身材完美的帅哥美女,同时和聪明,有能力,有社交能力有高度正相关性?
从而引出
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最后是关于一个Matthew Effect的近期观察实验。学者通过停车场的录像观察发现,丑孩子比漂亮孩子受到更粗鲁的对待。所以该学者给出结论是:相比之下,父母更不在乎,不关心丑孩子。但是Paul有些出离愤怒了。他给出另一番解释
问题七,猜猜Paul的解释是什么(提示参考第十三课差异(Difference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