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傍晚,去大明宫遗址公园跑步。穿好一身运动装备,从公园西门进入,沿着跑道先进行两公里的热身快走,这样正好走到丹凤门广场的起点处,再做一个专项热身运动,就可以开跑了。
我一边大步快走,一边侧头看着跑道旁一面铺满绿植的墙时,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从我身旁响起,“穿成这样,咋走路呢?”
由于声音乍然响于耳畔,待我反应过来,看清从身旁跑过的是一位男性跑者时,其已经跑到我前方五米开外。
他连一个让我回应的机会都没有给我,竟然一直没有回头,逐渐远去。
你也回个头,让姐看看你的尊容呀。无论你认为我穿了一身装备,却只是走路纯属浪费,还是你想搭讪,赖好给姐个说话机会嘛。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不禁腹诽着。
这事儿真让人有些小窝心。首先,身为运动之人,岂能不知跑前要热身,跑后拉伸吗?且不说我正在热身,即便我就是在走路,谁说穿上运动装只能跑步,不能走路?
其次,即便你用你的认知评价了我的行为,好歹给我一个申诉的机会吧,岂能不待我回应,就扬长而去。真让人有种刚举起枪,目标没了的感觉。让人涌出一种窝火感。
由这件小事,让我突然想起许多年前的一件事。
那还是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我在公交车站接上坐公交车回来的儿子,顺手接过他肩上沉重又硕大的书包,娘儿俩一同进楼上了电梯。
电梯里同乘的是一位小伙子。待在某层停梯后,小伙子在走出电梯的一刻,突然扭头说到:“我要是你,我就让他自己背书包。”说完就走出了电梯。
我一时错愕,电梯门已经关上,我像吃了一记窝心脚似的难受。
儿子三年级时,便自己挂着一张公交卡上下学了。一路要坐七、八站,下车还要走十多分钟,这么懂事自理的儿子在放学回来时,老娘不该心疼一下吗?不该接过沉重的书包,让儿子轻松一会儿吗?不也仅仅就是公交车站到家的这点距离吗?
电梯里的小伙子怎么就非要解读成一位家长大包大揽的行为呢?更何况,也是不给我任何解释或回应的机会就扬长而去,你说怎能让我不窝心?
这两件小事如出一辙,都是典型的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偏见去评判别人的行为。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比比皆是。看到年轻人不让座,就认定不懂礼貌;看到斑马线上的行人步履缓慢,就认为没有素质。
就连孔圣人都差点犯了同样的错误。看到颜回煮好饭,掀起锅盖,抓起白饭,先吃了一口,便以为他在偷吃。殊不知是颜回心疼染了灰的白饭,自己将污染了的饭吃掉罢了。
可见,当你要对一个人一件事下结论时,应该想想,你看到的现象与背后的事实一致吗?还是你只是从一个点、一个面去观察人看待事呢?
许多人在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时,就已经给对方下了带有自我偏见的结论,其实不过是自己“看错了”。
近日发生的事,勾起了多年前的往事。让我警示自己,告诫自己,提醒自己,尽量不要也犯这样的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