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是否去学车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究其原因,一是家有驾轻就熟的“车夫”,多数时候能随叫随到;二是小女子我生性谨慎胆小,对机械类庞然大物有无法操控、心生畏惧之感。在自我依赖感泛滥、自信不足的很多年,我一直很心安理得的享受坐车的感觉。直到有一次,“车夫”赌气断然罢工,在不得已下,自己一路辗转颠簸中,我萌生学车的强烈愿望,于是果断报名考试。
一个开车小白的顿悟学车过程历时5个月之久,经历之波折实在不忍细想,只记得当时被教练师傅训斥时,一度曾经对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都持严重怀疑态度,以至于在拿到驾照的那一刻还眼泛泪花。
现在想来,我的确在开车的“知”这个层面是很认真的意识到了。那是否从此就可以顺利的“知行合一”了呢?
实在惭愧,我考完PASS后,最初开车兴趣尚浓,跃跃欲试时,家里的“车夫”淡定自若扔我一串车钥匙,让我自己一个人去车水马龙的世界里去“打拼”了!当时的反应就是:这是在逗我吗?我?一个人?恍如一盆冷水从天而降。
车型不同、环境不同,最后实属无奈,在万分忐忑中我只好壮胆去“争口气”,不想折腾大半天,可悲的连车都没成功倒出小区,只好求救兵营救,好好被嫌弃了一回。至此,我开车兴趣顿无,偃旗息鼓作罢。
于是,一年多来我没成为一名人见人怕的“马路杀手”,却变成一个让自己都无力反驳的“本本族”。看着身边同时学车的学员们从此走上“老司机”的康庄大道,心里有羡慕、自卑、无奈和感慨五味杂陈。如何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把千辛万苦学来的本事派上用场呢?
直到某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那就是一个词“学以致用”。
1、先反思:你想要“用”,是发自真心所愿吗?
一个人,想要改变某个状态或养成新习惯,如果是外界强加的驱动力,大脑就会先经过思考,权衡利弊得失后结合主体体验去做出反应,是接受还是拒绝?但是就算你当时在外界的压力下勉强为之,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自我认知还没觉醒,还没深刻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就如我当初学车的想法就多少带了一点赌气的成分在内,其实当时对学车的渴望并不迫切,心里多少还有些抗拒的。但是,当我后来真正觉得自己会开车,是多么兴奋的一件事呢!除了带来出行便捷外,还是对自己学到的东西的真实检验,否定自己之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并最后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2、让改变看的见,摸得着,不要急着先否定自己。
无论坚持做任何事情,让改变可视化并量化是关键。在一点一滴的进步里,循序渐进的给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不急于求成,在一步步的努力里不停自我反省、思考和总结。这样细微的改变,一是检视自己是否真的在进步;二是给未来的行动增加自信心。如我一样的新手驾驶时,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老司机言传身教的陪驾等从最基础的开始适应,选择相对人流车流稀少的地段对车运行的状况和人车配合度多加训练,从而增强面对紧急状况出现时灵活应对的速度和能力。在此不得不批评下“车夫”那如此大胆的给钥匙的“惊人之举”,对当时状态下的我不但没起到帮助作用,反而破坏了我开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实在把我吓得不轻,也强化了当初对自己本就自信不足的想法。这违背了一项学习能力循序渐进熟练的过程,何况胆小的我一口气也吃不成一个胖子哦。
3、跳出自我设限,通过刻意练习也能达到曾经你以为的不可能。
有些时候,我们习惯自我设限在舒适区里,做着思维已经不需再费力思考的事情。面对不熟悉或心生畏惧的事情会犹豫、胆怯而止步不前。我想起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曾经提出说我们人脑中存在两种系统: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系统2的运行需要费脑力思考且相对更慢。当我们刻意练习达到某种熟练度后,大脑就开始按照系统1的运行模式自动驾驶了,就如我们经常说的自然而然下意识的行为。一旦要开始新的学习或养成新的习惯时,系统1与系统2又开始往复循环起来达到新的高度。这样的理论特别适合新手开车的历程,也是为何人们总说多开开自然就熟练了,最后能进入和谐的人车合一状态。
古时思想家荀子的“知行观”里有一句话:“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意思是“知”并不是目的,“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成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这深刻的强调了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观点。
可是,道理虽懂,却是知易行难。反观我自己就是一个多么生动鲜活的例子。虽然我还依然是个开车小白,用三档的龟速在马路上前行时,还是心有顾虑,后面的老司机会不会按喇叭表示抗议呢?实在很不好意思,原谅我这个新手小白,总算有勇气去践行了一次“学以致用”最朴实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