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一生下来,就爱吃手指,为什么孩子天生喜欢玩水和沙子,为什么孩子喜欢拆玩具,如果你把这些都看成孩子的破坏性行为,而去强行压制,你正在破坏一个孩子的内在生命成长规律。
妈妈给五岁的佳佳买了一个会发光的电动玩具,孩子很喜欢,可没几天孩子就把它大卸八块了,妈妈问她:你不是很喜欢它吗,为什么要把她拆了呢?”孩子说:“我想知道它为什么会发光。”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想让她弄个明白,这个东西为什么会发光,她想看看里面有什么。这个时候如果妈妈能意识到并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这会十分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是如果因为孩子的破坏行为,妈妈就斥责她,也许孩子会变得听话,乖巧,但孩子的探索欲望,创造能力很快就会消失。
妮妮要自己剥红薯,可是妈妈说:“你剥不卫生,吃了会生病。”可妮妮想要体会剥红薯的经验和过程,这是她内心的需要,是她心智发展的需要。到底这经验有什么用?没人知道,可能是成就一个伟大科学家的起点,这不是我们成人能洞悉的。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顺从,破坏性行为少一些,安静一点,让自己省心。可我们不知道,这种“破坏性”行为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探索欲望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表现。许多父母忽视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强行改造成他们希望的样子,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们往往缺乏对孩子的基本了解,按着自己固有的认识和喜好去塑造孩子,忽视孩子本身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蒙台梭利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力,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自己内在的需求成长。”
你看儿童也没人教她说话,她靠自己的能力,几个月就学会了一门语言,而我们大人往往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学会。这恰恰证明了儿童生下来,并不是一张白纸,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他如何发展,去抓什么,去学什么,蒙台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
儿童的能力是在他们自发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并不依靠我们没完没了的说教。有的家长很喜欢用训斥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告诉他们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碰,他们喜欢一个像木偶般听话,任人摆布的孩子,但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这样被一次一次的抹杀了。
我们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地去引导孩子。但这种引导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灌输”做法。大人总是喜欢把答案告诉他们,这个过程就是被灌输的过程,没有发现的快乐,没有探索的喜悦,也没有获得答案的成就感。
我们要提供给他们活动的环境和道具,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发展自身的目的,而不是通过我们的说教。
新教育认为,儿童成长不是教育和灌输的过程,而是儿童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破译生命的密码,创造自我的过程。
大家好,我是小阮,一位专注于自我成长与育儿的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