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
他不是按你说的做,而是按你做的做。
先说个我家小一的例子。
男孩子在成长中,总会有试探和挑战规则的时候。
带他去餐厅吃饭,结果他不小心手一滑,果汁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溅了一地,玻璃杯也打碎了。当时比较担心玻璃渣有没有划到他的脚上或腿上,我就去看他有没有受伤,娃爸忙着收拾玻璃渣,服务员拖地,一阵忙碌之后,收拾好了。
我和老公连声跟服务员说“不好意思,添麻烦了!再来一杯新的果汁吧!“
饭后我们买单,打碎的玻璃杯按原价赔偿。
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事情。
甚至我还在想,我们做父母的,做的多好啊!
孩子打碎东西,我们都没批评他。换成我小时候,打碎碗,可是会被我妈妈训半天的。
接下来去餐厅吃饭,小一打碎了碗。我们开始苦口婆心的提醒。
再一次,在餐厅里,他把果汁拿起来,然后啪的一声又掉在了地上,然后他睁大眼睛看着我们说:”爸爸妈妈,果汁掉了!再来一杯吧!“
一连三次摔碎东西!难道真的是手滑?!
不可能!!!
然后我就去思考这件事情。
摔碎东西,不管他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从我们对事情的处理上来看,他都没有去承担任何责任:
果汁掉了,还可以再点一杯。
果汁弄得满地都是,爸爸妈妈和服务员会来收拾残局。
玻璃杯碎了要赔偿,爸爸妈妈会买单。
甚至连那句该说的 对不起也都由爸爸妈妈代劳,不用他来说。
而且他还得到额外的好处:
比如爸爸妈妈的关注(妈妈关切地问:你有没有受伤?)
服务员的关注(服务员小姐姐温柔的说:小朋友,下次手要拿稳喽!)
于是,当故意犯错的成本很低很低,甚至还有好处的时候,他为什么不去做第二次呢?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飙车、打架或犯罪,被抓,大喊:”我爸是XXX! 法律管不到我!"
倒不是他们真的法律意识淡薄,而是在成长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告诉他们:
不管犯什么错误,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去摆平,让他完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甚至,爸爸妈妈有可能还会担心事情给他造成压力,而反过来安抚他。
例子?就比如这次的:男童观影期间拍打银幕,监护人以「影院未提醒顾客银幕不可拍打,孩子身心受到影响」为由拒绝赔偿!
也会有家长不服气反驳:”谁能不犯错误?你能做到吗?!何况他还是个孩子!!再说了,我已经批评过他了!你还要怎样?“
批评或者干脆打一顿并不能真的解决问题。
问题的核心是让孩子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
说回到小一摔碎东西的事情上,当我意识到我们做法欠妥之后,就改变了方法。
和他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果汁是你打碎的,不会再点新的。
让他自己和服务员小姐姐说:”不好意思我打碎了杯子,谢谢你帮忙打扫,麻烦你了!“
告诉他打碎杯子赔偿需要花多少钱,钱需要从他的零花钱里扣除。
不再用”他还是个孩子啊!“来替他逃避责任,而是把他当成大人一样:
犯了错误,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了正确的事情,自己享受自己获得的荣耀。
当然,我们也会告诉他,他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也会和他一起去勇敢面对,共同去解决问题。
从那以后,小一在餐厅吃饭,再也没有摔碎过什么东西了。
反观:男童观影期间拍打银幕,监护人以「影院未提醒顾客银幕不可拍打,孩子身心受到影响」为由拒绝赔偿!
孩子会从家长处理事情上学到什么呢?
死不认错!
颠倒黑白!
规则不用遵守!
事情是我做的,但我没错,我是受害者!
以及
下次再故意犯错,也没什么大不了,我爸妈会帮我解决好,一如这次一样!规则对我没用!
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