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宁缺毋滥古体诗随园雅集
海棠社第173社,诗魁静坐的行者,副魁苏冽/婵衣

海棠社第173社,诗魁静坐的行者,副魁苏冽/婵衣

作者: 婵月舞罗衣 | 来源:发表于2017-04-28 21:44 被阅读37次

海棠社第173社:

主题,清朝任意一帝。

体裁,五律。


A

五律·胤禛(新韵)

启承双甲世,成就帝王名。

正似青松矗,雍如紫牡亭。

白舌讥酷厉,赤口笑伶仃。

俯仰心无愧,臧罚任史评。

注:①双甲:指康乾盛世。

②灵感来自雍正书法:“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苏冽


B

五律 傅仪组诗两首(新韵)

(其一)

垂髫登帝位,辛亥命国亡。

殿是当时殿,皇非往日皇。

公卿称同志,母后叫阿娘。

梦唤奴何在?惊闻妻黯伤。

(其二)

惊梦国不再,哀哭泪两行。

庭前花萎暗,院后叶枯黄,

月泻清凉殿,烛倾寂冷床。

临窗独望远,落眼尽迷茫。

——小李杜


C

五律.道光(新韵)

道险三十载,承乾日愈衰。

吏清虽有治,帝愎却无才。

外宦缄兵祸,京臣蛊殿霾。

闭门循祖旧,国锁自君开。

注:清宣宗道光皇帝,名爱新觉罗.旻宁,在位三十年,也是满清帝国从盛而衰的实际分水岭,他接过手的帝国已经开始走向下坡路,但是他自己空有大志,却又刚愎自用平庸无为,反而加重了满清的衰落,虽然在整顿吏治上有一些建树,但是其人爱听喜不听忧,一味的骄傲自满,加之不明外患内忧,以及各级官吏的报喜不报忧,在君臣相误的情况下,洋人第一次侵略了中国,丧权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属于过大于功,堪称井底之蛙。

——长安旧人


D

五律·游圆明园吊咸丰帝【平水韵】

福海沙如故,残垣照碧空。

龙腾骑恶浪,木落响夷戎。

攘外法英系,维新唐汉风。

兴衰多少事,听曲画船中。

注:咸丰帝出生于圆明园,圆明园也是在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咸丰帝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

——静坐的行者


E

五律.清太祖

建州有奇客,遗甲问兵戈。

黑水胡儿血,新京子夜歌。

八旗猎风起,七恨向天呵。

一死修百代,千年人几多?

注:1:遗甲,指努尔哈赤以祖上传十三幅兵甲起兵2:七恨,指努尔哈赤以“七大恨”檄文祭天后反明。

——飘然客


F

五律·咏康熙(新韵)

冲岁初称帝,弱龄理政国。

削藩平叛乱,会晤定沙倭。

崇尚程朱理,封迎道藏佛。

百年光景去,圣迹后人说。

——婵衣



静坐的行者点评:

A刚才有个老师点评过了,我就不多说,作者抓住了雍正帝最主要的特点。诗里有个错别字“厉”。

B写末代皇帝,也写的很好。第一首把傅仪年幼登基,被迫退位写的比较到位,第二首写退位后的生活,写的比较凄惨,不过这颈联的寂冷床不太好,像是自造词汇。

C写道光,基本把道光的一生写全了,作者对历史的了解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出众。这只要在40个字内写这么多内容,有难度,所以这首诗没深度。

D就是一首凑出来的作品,作者取巧在少议论的方式来写。

E其实是我最喜欢的。格律对仗啥的没的说。作者也是对历史很了解,对文字驾驭能力出从众,他巧的是抓主要特点,不像C面面暛俱到。

F写康熙大帝,也是抓主要功绩写,不过我认为颈联不太好,这不是康熙的主要功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棠社第173社,诗魁静坐的行者,副魁苏冽/婵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va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