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就想到“我是谁?”这种以我的能力给不出答案的哲学命题,然后就卡壳写不下去了。所以还是决定从一些小地方着手写自己。
空白记忆。
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是这样,我一直到小学二三年级都会有一种感觉,好像我一生下来就这么大,一生下来就在读书,记忆在最近的一两个月,对之前的事情记忆很少。现在偶尔听妈妈讲起小时候的事情也是没有丝毫的记忆。这样空白的记忆好像也没有引起小时侯的我任何好奇。我很快接受现状,然后用现状接着推导之后的生活。这种习惯也保持在我的学习上。大学学的统计学,有很多数学基础的课。数学课上老师证明一个定理经常会用到之前已经证明过的一个定理。虽然我对之前的定理及证明过程已经完全不记得了,我也能把它当成已知条件使用,不会影响我的使用,我也不会回过头复习那个定理的证明过程。这种不求甚解的处理态度,注定了我是做不了研究的。也导致我学的兴趣杂而乱,却不精。我爸恨铁不成钢地说我这是三分钟热度。
先说你好!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小时侯经常搬家转校的缘故。到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我会是那个先说你好的人。我清楚大部分人都会释放出友好的信息,只是他们有点羞于开口。但说完你好后我就会进入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相处的阶段。我好像欠缺维系一段长久关系的能力。印象很深的是读初二时有个关系很好的同桌,读高中不在一个学校后就不联系了,高中时某天在县城里遇到,对方叫出了我的名字,我缺尴尬的想不起对方的名字,只是记得面孔很熟悉,以前应该玩的还可以。出来这么久,在这方面好像还是一点长进没有。刚加入这个写作社群时我会主动加群里的一些人为好友,抱着以后还要接触很久的想法,开始也不怎么难。但打完招呼后就没有更进一步了,现在只是会偶尔关注下是否有人离开,更多的还是在关注自己。
又丧又坚持
大学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考研,因为我们这样一个三流大学的统计学真的没有什么很好的出路。可我不知怎么当时就悟出了“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这样毫无斗志的哲学。工作之后才发现不努力其实也不会舒服。反而和别人的差距会让自己觉得特别难受。在深圳这样一个各种成本都很高的地方,低成本低质量地活着。又丧又坚持着。有时候觉得坚持好难,有时候又觉得习惯了也还好,很多人也和我差不多,并没什么好抱怨的。
一点爱好
有爱好真的很重要。读书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上了,家里也没有太多的经济支持培养其他爱好,工作以后才发现工作之外需要有件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有所寄托。至于爱上工作这件事目前好像还无能为力。之前有提到,我喜欢游泳。是工作之后才学会的,学会了就爱上了在水里的感觉。前两天看海王,就会有点异想天开,如果我也能在水里自由呼吸,也能潜到深海看那些神秘的风景该多好。
就写这么多吧,以后有什么再写。这周的任务顺利完成,开心麻花,我来啦。
下周的主题写什么呢?这几天都在看算法入门,下周写关于算法的吧。已经到第四章了,下周预计能看完半本,就写一些学习笔记吧。字数也要求1000字以上。完成了奖励自己什么呢?买双靴子吧,如果完成了就奖励自己一双新靴子,如果完不成今年冬天就不买靴子了,穿去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