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80后的这一代人,总是拥有杂家的胸怀和大海的容量。今天要记录的不能忘怀是曾经拿着竹片当宝剑的大侠情怀。我们看着《少林寺》起步,一路走马灯似的经历了金庸系列,加上霍元甲、陈真、黄飞鸿、方世玉,80后从无线到有线再到如今,武侠是我们永远的共同话题。
人海之中就找到了你,一生变得有意义。80后的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个完美无缺的大侠,这个大侠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拥有所有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中主角和配角的技能、身法、颜值、气质。像韦小宝一般风流幸运,又有着张无忌的神功盖世、万人敬仰。对于我们来说,武侠世界中完美的大侠,一定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名字。
大量的武侠内容流淌在我们成长的岁月之河中,时间的沉淀诞生了宝贵的情结。在李小龙神勇的盛名下,我们从单纯的膜拜变成了对身怀绝技的向往,对于真功夫的切身体验和刻苦训练。特别是在近年来叶问系列电影对于咏春拳法的无限放大和一定程度的夸张之后。拥有大侠情愫的我们好像突然发现,原来小说电影里面所说的那些东西并不是遥不可及,原来有些是真的能够身体力行。
我还记得小时候为了变得像段誉一样有着千变万化的六脉神剑,所向披靡。在武警大院长大的我,总是悄悄的跑到营房去寻觅传说中的盖世秘笈。一本武警擒拿的小册子被珍藏在枕头下面直到页面泛黄,页脚打卷。总以为每天勤学苦练,能够登上兵器谱首位,超越小李飞刀!
直到而立之年,在朋友的介绍下非常意外的结识拜师,开始修习咏春,才真正的感觉到大侠之名,原来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只有真正进入中国传统武术的某一样东西的内部,我才真正的体会到武术之所以称为国术的真正原因。
原以为自己长大了,看得多了,懂得也多了。对于曾经的崇拜已经完全看穿看透了,结果在武术的真实世界里,很多东西已经超越了电影的特效和神奇。在几年前,我还一直觉得很多外家功夫都是套路养生的空架子。我甚至觉得太极只是老年人修养身心的健身操。看到甄子丹在叶问中酷翻天的咏春拳,我甚至在网上找了大量的视频,希望能够自学成才。
直到我真正的拜师入门,我才明白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衍生出武侠的真正缘由。国术之博大精深,不是因为那些迂腐陈旧的规矩让它看起来非常神秘。而是因为每个武侠的诞生和存在,都是背后大量的练习和领悟所造就了。而且,国术的拳理传承不同于格斗和搏击,拳理除了自己去领悟参透,师父是没法让你彻底消化的。说白了,我们没有可能作为职业的拳师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武术的练习上。那么,以兴趣班形式的操练,可能会让我们花费很长的时间跨度才能够真正的进入武术的大门。而这个跨度,会让很多人逐渐的离散消失。
视频和教材当中的招式与步伐,在没有人指点的情况下,就算练上一辈子,都依然是个门外汉。那种凭着一本破书修成盖世武功的桥段,真的是武侠世界里百看不厌的励志情节,是我们一直以来最喜欢对号入座的梦想。80后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的重负之下,已经陆陆续续抛弃了很多当年的情结。武侠作为沉得很深的那一块,现在也正在慢慢的浮出水面了。如果在这个时候,谁下定决心去修习一门正统的中国武术,他无疑就是哥们儿眼中的疯子甚至是笑谈。没人相信他会撑到最后,更没人相信他能圆自己曾经的武侠之梦。
然而真正的武侠,本来就是孤独的。不过不是求胜或者求败,只是求同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