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自诩为“读书人”,一直在坚持读书,但是读了这么多年书,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读书方法对不对,读过的书有多少书中的知识被“内化吸收”了。直到前几天开始看成甲《好好学习》这本书,我才第一次思考并区分信息和知识,懂得如果知识没有被用来改变你解决问题的思路,没有被用来改变行动,那终究只能算做信息而不叫知识。这样看来,在读书的方法上,我确实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读书群里有位朋友最近在群里分享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这本书我在大约一两年前看过部分章节,终因枯燥而弃之,半个月前在“得到”app听过并且还做了笔记,而直到朋友在群里分享出心得体会,我才思考,发现并提出了心里的疑问:只求了解表象的检视阅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朋友认为,是在不了解一本书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检视阅读,从而判断要不要进行下一步的深入阅读。群里的Y老师更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包括检视阅读,重点阅读,以及折书法。具体来看,检视阅读包括阅读封面,序等等,Y老师提到检视阅读很有用,因为作者会比你还着急的想要在第一时间里告诉你整本书的核心思想。重点阅读就是集中兵力将不理解的部分吃透,而折书法也有类似功能,就是第一遍时通读,遇到不理解的部分将书页折起,等到第二遍时再回去重点研究折起来的部分,这样不但有很快刷完书的满满自信,也把重点难点一并消灭。Y老师的分享让我茅塞顿开,我也开始更关注读书方法。巧的是,成甲也在公众号上分享了他在“一块听听”上的分答,半小时的音频讲的就是关于读书方法的基础课,听了之后,关于如何读书这件事,总算是一脚踏进了门。成甲的课究竟讲书应该如何读呢?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