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缺爱的人,一生都在戒这3种瘾——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 小时候父母不让吃零食,长大后拼命吃;
• 小时候不让买的玩具,长大后疯狂收集;
• 小时候没有新衣服穿,长大后天天买衣服;
• 小时候在家里“缺爱”,长大后就在关系中拼命付出爱或者索取爱......
️那些童年时我们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仿佛成了我们一生的执念。
于是,当我们长大有了独立能力后,就会慷慨“宴请”小时候的自己。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作童年报复性补偿:
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内心需求被长期忽视、抑制,就可能形成心理创伤,长大后就会想尽办法不断弥补童年的缺失,来填满内心的匮乏感。
其通常表现为过度的、不成比例的行为,如:支配控制、追求完美、吸引关注、反叛等。
童年报复性补偿通常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 物质上的报复补偿
有的人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父母限制等原因,无法获得一些东西,那么长大后,这些人可能会用物质上的报复补偿,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这种补偿方式,可能表现为过度购买物品或者追求奢侈品牌️,也可能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2 社交上的报复补偿
在童年时期缺乏足够的友谊、亲密关系和社交支持的人,在成年后可能会试图通过大量结交朋友的社交活动来弥补遗憾。
这种补偿方式可能表现为频繁社交、参加各种聚会、或经常主动与朋友联系等。
3 行动上的报复补偿
在童年时期受到严格管控的孩子,可能会缺乏自主能力,因此在成年后会强烈追求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
比如小时候家长不让玩的游戏,长大后就拼命玩;小时候父母管控严格,分秒必争,长大后就肆意浪费时间、报复性熬夜等。
同时,童年时受到很多限制的孩子,也可能会在以后的家庭、亲密关系中表现出一些控制欲,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获得一些满足感和掌控感。
适当地补偿童年,是爱自己、治愈自己的方式,但为了治愈过去的痛苦,而补偿过度的话,也可能迎来新的痛苦,甚至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大部分的人,在进行童年报复性补偿时,内心的快感一闪而过,随即涌来的情绪却是空虚和无措。
这是因为,童年时我们经历的不仅仅只是物质缺乏,更深层次的是情感缺失。
我们所追寻却一直得不到的,是“爱”。
所以让成年后的我们无法释怀的,从来都不是那个具体的东西,而是那个童年时提出需求,却从未被满足和重视的自己,是不被爱的自己。
比起报复性补偿,我们更需要的是学会爱自己的能力。爱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药,即便我们无法要求他人来爱我们,但我们可以选择爱自己。
弥补童年的缺憾,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要学习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尽力与自己的童年和解,就有可能迎来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