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3-11

2020-03-11

作者: 彩笔描空 | 来源:发表于2020-03-11 09:08 被阅读0次

    灵宝毕法:

    匹配阴阳第一 (阳胎阴息 真胎息 配坎离)

    玉书曰: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

    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

    资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

    天得干道,而积气以覆于下,

    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

    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

    天以干索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

    地以坤索干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

    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地长久。

    真源曰:天地之间,

    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

    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

    既有形名,难逃度数。且一岁者,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十二辰为一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

    一岁以冬至节为始。是时也,地中阳升。

    凡一气十五日,上升七千里。

    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阳升共二万一千里。

    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阳升共四万二千里,

    正到天地之中,而阳合阴位。是时阴中阳半,其气为温,而时当春分之节也。

    过此阳升而入阳位,方曰得气而升。

    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夏。

    立夏之后,四十五日夏至。

    夏至之节阳升,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天,乃阳中有阳,其气热。

    积阳生阴,一阴生于二阳之中。

    自夏至之节为始,是时也,天中阴降。

    凡一气十五日,下降七千里,

    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阴降共二万一千里。

    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阴降共四万二千里,

    以到天地之中,而阴交阳位,是时阳中阴半,其气为凉,而时当秋分之节也。

    过此阴降而入阴位,方曰得气而降。

    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冬。

    立冬之后,四十五日冬至。

    冬至之节阴降,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地,乃阴中有阴,其气寒。

    积阴生阳,一阳生于二阴之中。

    自冬至之后,一阳复升如前。运行不已,周而复始,不失于道。

    冬至阳生,上升而还天;

    夏至阴生,下降而还地。

    夏至阳升到天而一阴来,

    冬至阴降到地而一阳来。

    故曰:「夏至」、「冬至」。

    阳升于上,过春分而入阳位,以离阴位;

    阴降于下,过秋分而入阴位,以离阳位。

    故曰:「春分」、「秋分」。

    凡冬至阳升之后,自上而下,非无阴降也,所降之阴,乃阳中之余阴,止于阳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下降得位,与阳升相遇,其气绝矣;

    凡夏至阴降之后,自下而上,非无阳升也,所升之阳,乃阴中之余阳,止于阴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上升得位,与阴降相遇,其气绝矣。

    阴阳升降,

    上下不出于八万四千里,

    往来难逃于三百六十日。

    即温凉寒热之四气而识阴阳,

    即阳升阴降之八节而知天地。

    以天机测之,庶达大道之绪余。若以口耳之学,较量于天地之道,安得筹算而知之乎?

    比喻曰: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肾比地,肝为阳位,肺为阴位,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其天地覆载之间比也。气比阳,而液比阴,子午之时,比夏至冬至之节;卯酉之时,比春分秋分之节;以一日比一年,以一日用八卦,时比八节。子时肾中气生,卯时气到肝,肝为阳,其气旺,阳升以入阳位,春分之比也。午时气到心,积气生液,夏至阳升到天而阴生之比也。午时心中液生,酉时液到肺,肺为阴,其液盛,阴降以入阴位,秋分之比也。子时液到肾,积液生气,冬至阴降到地而阳生之比也。周而复始,运行不已,日月循环,无损无亏,自可延年。

    真诀曰:天地之道一得之,惟人也。受形于父母,形中生形,去道愈远。自胎完气足之后,六欲七情,耗散元阳,走失真气。虽有自然之气液相生,亦不得如天地之升降。且一呼元气出,一吸元气入,接天地之气,既入不能之,随呼而复出。本宫之气,反为天地夺之,是以气散难生液,液少难生气。当其气旺之时,日用卯卦,而于气也,多入少出,强留在腹。当时自下而升者不出,自外而入者暂住。二气相合,积而生五脏之液,还元愈多,积日累功,见验方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3-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bf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