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1-27

2019-01-27

作者: jw8868 | 来源:发表于2019-01-27 23:13 被阅读0次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GFR)

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为1min)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80-120ml/min左右。

肾血浆清除率,单位时间内该物质从尿液中排出的总量(Ux×V,Ux是尿液中x物质浓度,v是尿液体积)与该物质当时在血浆中浓度(Px)的商,用CL表示。

影响GFR的因素

1.肾小球通透性增加:炎症早期、缺氧

2.肾小球通透性降低:炎症晚期、膜增生

3.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下降:大出血、休克

4. 肾小球囊内压变化:尿路梗阻

(二)血尿素氮(BUN)的测定

它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当肾实质受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液中血清尿素氮的浓度就会增加。

通过测定尿素氮,可以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 肾性增高

1)不敏感:GFR降至正常50%以下,BUN。

2)器质性肾功能损害: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等;

3)尿毒症时有特殊价值,与病情成正比:

2. 肾前性增高

1)长期大量蛋白质饮食;

2)蛋白质分解代谢亢进:烧伤、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

3)肾血流量降低:脱水、休克,充血性心衰等;

3. 肾后性增高

肾结石、前列腺肥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

4. BUN减少

低蛋白饮食、酗酒,妊娠期,慢性肝病等

(三)血肌酐(Cr)测定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临床意义

1、不敏感:GFR降至正常50%以下,肌酐升高,中晚期肾脏疾病临床意义较大

2、日幅变化不大,但与个体肌肉量有关,肌肉发达者与消瘦者(尤其是肌肉萎缩者),肌酐的生理浓度会有明显差异

3、正常妊娠期妇女会因生理原因GFR可上升及胎儿的同化作用,肌酐会因血浆稀释作用比常人偏低

4、剧烈肌肉活动之后会有一过性偏高

5、进肉食者对肌酐有一定影性,正常人十二小时后会接近正常水平

血清肌酐排泄量增高(注:排泄量增高,血清中肌酐就会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消耗性疾病、肝脏疾患、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发热以及饥饿等。

血清肌酐排泄量减少(注:排泄量减少,血清中肌酐就会增高)见于肾脏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瘫痪、伤寒、破伤风、结核等消耗性疾病及肌肉萎缩和肌肉营养不良等。

尿毒症病人上消化道的链球菌和肠球菌繁殖时可以产生肌酐裂解酶裂解肌酐,因此有些尿毒症病人血、尿肌酐浓度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会呈现波动。

(四)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容积血浆中的内生Cr全部清除出去。其清除率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

参考值:80~120ml/min.1.73m2

>40岁Ccr每年下降1ml/min

>70岁正常值为正常值60%

女性大于男性

1. 较早判断肾小球的损害:

80%正常值时提示肾小球损伤;(急性肾小球肾炎)

2. 对肾功能的初步估价:

51~70 ml/min 轻度损害

31~50 ml/min 中度损害

30 ml/min 重度损害

3、指导治疗

40 ml/min 限制蛋白质饮食

30 ml/min 噻嗪类利尿剂无效

10 ml/min 应进行人工透析

5:肾移植手术是否成功的一种参考指症,如以植物存活,会逐步上升,否则提示失败,一度上升后又下降,则提示发生排异反应

五、血尿酸(UA)的测定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但90%在肾小管被重吸收,清除率低。肾脏病变早期,血中尿酸浓度即可增加。

1. 血尿酸浓度升高

1)肾性增高: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较血肌酐和血尿素较早反映肾功能损伤。

2)肾外因素:体内尿酸生成异常增多。如痛风(高嘌呤饮食)、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3)在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铅中毒、子痈、妊娠反应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均可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

2. 血尿酸浓度降低

1)各种原因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伤

2)肝功能严重损伤;

3)恶性贫血,使用阿司匹林

4)其他:慢性镉中毒,大剂量激素等

肾小管功能检查

肾小管的功能较多,除了具有强大的重吸收水份与一些物质的能力外,还具有选择分泌和排泄一些物质的能力

目前为止没有理想的功能试验适用于临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1-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co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