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 7日 星期 日 晴
《新教育》读书摘记6
第八章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新教育的理想分“有效课堂研究”、“对课堂的多元文化理解”、“风格与个性的课堂”三个层次。
1、四种课堂话语的分析
(1)公开课的课堂话语
(2)面向应试的课堂教学话语
(3)民间校本课堂教学话语
(4)学院派课堂教学话语
2、理想课堂的六个“度”
一是参与度。(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
二是亲和度。(情不同则理不得)
三是自由度。
四是整合度。
五是练习度。(动脑动手动口,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六是延伸度
只有自主的学习,只有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他们才能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3、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1)教学目标
泰勒认为,陈述教育目标最有用的形式,是“既指出应培养学生的哪种行为,又指出该行为可运用于哪些生活的领域或内容中”。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课程教学目标
A类: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
B类: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
C类:附着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此类目标。
(2)预习作业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的观察告诉我们,不应该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潜力。而预习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最好途径。
新教育理想课堂项目研究组认为,预习甚至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可以体现于预习的水平上。
(3)教学板块:个体学生学习清单
将个体学生的学习清单单独列出来,让每个教师在思考教学的时候就明确这一点,强调这一点,并在课堂教学上确保这一点,即确保每个学生拥有足够的、完整的、有序的训练,也就是重新确立了“教”为“学”服务,把学生的学习视为课堂的真正核心这一教学思想。
4、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1)莫兰所说,认识永远是一种探险。
(2)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
(3)布鲁纳说:“在这一点上,儿童学习这一知识的历程可以与当初科学家发现这一知识的历程相媲美。”
(4)帕克.帕尔默所言:“通过对我们认知的探索,一个真理的概念突现出来: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
(5)如何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呢?
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提出的“构造得宜的头脑”的理论,大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他认为,与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相比,一个构造得宜的头脑要重要得多。而构造这样的头脑,关键是:第一,提出和处理问题的一般能力;第二,一些能够连接知识和给予它们以意义的组织原则。
关于提出问题与处理问题的一般能力,莫兰认为最关键的是让幼年期和青少年期的最充沛和最生动的天性能够得到自由的发挥,要不断刺激和唤醒学生的好奇心。从早年起就要鼓励和磨砺探询的禀赋,并把它引导到关于我们自身地位和我们时代的基本问题上去。
5、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
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
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
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的,历史性的,生长性的)
《新教育》读书摘记6 《新教育》读书摘记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