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里我们谈到了,当夫妻、亲子的观点、行为方式有重大差异时,往往会有一方要求另一方与自己保持一致。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应对,怎样做到既保持真我又能同时维持亲密关系。
真我:知道“我是谁”
众所周知,“我是谁” “我来自哪里” “我要到哪儿去”正是西方哲学的三大终极命题,而原生家庭的重要任务,也正是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想要什么,鼓励我们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且同时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同一个时期里只能做到上述内容中的一个方面。每个家庭都会为了求同存异的问题而发生争执,因为“求同”势必会与家庭成员发挥自身个性一事产生冲突。如果无法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这种冲突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在心理学中,将个体从原生家庭中获得独立自我的过程叫做“分化”。只有那些“分化”成功的人才能真正地“做自己”,可以不卑不亢地保持与他人的关系,可以不必过度顾及他人的喜好或批评。那么,怎么样才叫做“分化”良好呢?
1.具有目标指向性
具有目标指向性就是说一个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确定对自己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具有“目标指向性”,就意味着可以自主选择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受他人否定或赞许的影响。
与“目标指向性”相反的则是“关系导向性”。具有“关系导向性”的人把自尊和满足感寄托于他人身上,他们会将全部精力和时间用于维系人际关系,以求获得认可与尊重。
2.能够区分思考与感受
在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分化”良好的人会从自身位置出发考虑问题,会细致地分析各种选项的利弊,从而做出理智的判断。这代表着他们能够分清自己的思考与感受,他们能够有自己的立场、也有自己的底线;他们愿意接受新信息,但不会接受情感讹诈。
反之,“分化”不成功的人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思维和感受,他们可能很善于处理机械呆板的“事务性工作”,但一旦涉及亲密的人际关系时,他们就会陷入迷茫,变得脆弱不堪。
通过下面的练习,可以区分一下哪些句子是表达思想的,哪些句子是表达感受的?
“我感到……” “我认为……” “你真让我生气” “你让我恶心……”
融合:我不是我,你不是你
“融合”是与“分化”恰好相反的状态,表示双方或多方陷入了共生或寄生关系的泥潭之中。我们对于“融合”的渴求,往往来自于母胎之中,希望对方像母亲一样无条件地满足婴儿的任何要求。但实际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成长为成年人的标志。
在基于“融合”目的下进行的“交流”,实际上并不是为了沟通,而是为了取得“一致性”。很多人在抱怨亲人没有与自己交流的时候,其实只是不满亲人没有给予他想要的反馈而已。
在高度“融合”的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差异往往是被忽视的。很多时候往往要到诸如子女到达青春期之后,才不得不直面家庭自身存在的问题。家庭的“融合”程度越高,子女所感到的“威胁”就越大,他们就越希望打破这种“融合”状态,从而就越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来反抗家庭规则。然而与此同时,子女们又往往会和同辈群体建立起一种同样高度“融合”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也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而不是真正能让自己实现“分化”和成熟的方法。
学会对自己负责
在观察那些高度“融合”的家庭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家庭里的成员容易归责于别人。比如他们常常会说“你让我很生气” 而不是“我感到很生气”。在“融合型”家庭里,成员不愿谈论和触及彼此的差异与不同,而是假装和气,维持表面的和平气氛。然而一旦当家庭气氛变得紧张,他们就会开始相互指责、相互推卸责任了。
“融合型”家庭的成员不明白,想要改变他人是很难的,“自己对自己负责”意味着是首先要改变自己。
功能过度与功能不足
在大多数的人际关系中,双方的权力关系基本都是不对等的。总有一方显得更有能力、更负责,于是一方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会更多地处于照顾者的地位,而另一方则担负较少责任、处于被照顾者的地位。
这种“功能过度” 与“功能不足”的成对出现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双方的角色长期固定的话,可能会形成双方相互依赖、难以“分化”的局面。
在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下,“功能过度”者往往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而“功能不足”者则安于“无能为力”的状态,允许甚至期望对方替自己负责。最常见的“功能不足”表现就是“生病”。有些人会患上一些奇奇怪怪的病症,以此堂而皇之的逃避繁重的日常工作,并受到家人的重点关注。
范例:
丈夫小张是个聪明、正常,并且很懂机械设备的成年男子。当妻子让他去洗衣服的时候,他却回答说“现在的洗衣机太复杂、按钮太多了。我不知道什么衣服该用什么模式来洗。” 于是在一段时间内,妻子承担起了全家的洗衣工作,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妻子开始厌倦这种负担了。当小张的衣服没人洗以后,他很快就学会了使用洗衣机。
要避免高度融合的状况,首先就要学会觉察,要反思自己在家庭中处于哪种角色,然后在一段时间内让自己尝试相反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家庭中存在的规则及其合理性。
前面我们讲的都是关于家庭中的双边关系,在之后的部分,我们将讲述的是家庭中最常见的多边关系——三角关系。
网友评论